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粟特文

粟特文

记录粟特语言的文字。粟特语居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粟特在今塔吉克北部和乌兹别克南部,后汉书西域传所属康居属国粟弋,即粟特。粟特人喜经商,秦汉时期就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陕西等地活动。唐代在鄯善有粟特人聚居。本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发掘出粟特文经典多种,西方一些探险家从我国敦煌及其附近盗大星粟特文文献。后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前苏联的一些地方发现不少粟村印章、钱币、文书档案、壁画等珍贵资料,为研究粟特文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物资料。粟特文出自波斯时代的阿拉美文字,只有19个字母,是一种没有元音符号的音节文字,字母在词首、词中、词尾读不同元音,写法也有所改变。由于受汉语的影响,粟特文原来从右到左横写的习惯,后来部分文献改为从上到下竖写,迄今发现的最早粟特铭文为公元2—3世纪产物,粟特文消失约在11世纪。现存粟特文文献主要有宗教文献、社会经济文书、钱币、印章、碑刻、壁画题记、书简等。我国境内发现的多半是佛教经典,有助于研究佛教在中亚的研究。敦煌附近汉代烽火台遗址出《粟特古书简》,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粟特文书。此外,还有文学作品,铭文等。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语言、文学等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对粟特文的研究自本世纪初开始。德国、法国、苏联、蒙古、日本等都有一些专家从事粟特文献的研究,发表的著作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字、文献考注和译注等。近10多年来,中国学者也有人研究粟特文,发表了一些文章。

猜你喜欢

  • 安西厅

    清代厅名。①雍正三年(1725,一作二年)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东布隆吉镇。辖安西、沙州(今敦煌县治)二卫。六年(1728),徙治大湾(今安西城),领安西、柳沟、沙洲三卫。乾隆二十四年(1759)升为

  • 伊实左卫

    见“益实左卫”(1945页)。

  • 崇善寺

    即“贝子庙①”(314页)。

  • 千脚落地房

    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怒等族的干栏式住房。其构造是:依山坡或土包竖立几十根木桩,上铺木板作地板,四周就着桩柱围上木板、楞木或编制好的竹蔑笆为墙,顶覆木板或竹篾笆、茅草。其中以木板或楞木为墙的称“木楞房”或

  • 段素廉

    ?—1022宋代云南大理国第七世国王。白族。大理人。※段素英子。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父卒,继王位。翌年,改元明启。七年(1014),派兵进攻交州(在今越南境),兵败。《滇云历年传》云: “

  • 李继岌

    ?—926五代后唐皇子。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庄宗※李存勖子。天祐二十年(923)四月,父即帝位于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令其充北都留守,及以镇州为北都,又命为留守,判六军诸卫事。迁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

  • 金勒

    见“斤勒”(372页)。

  • 马合木

    ?—1508或1509※东察合台汗国第十二代汗。蒙古族。※羽奴思汗长子。1487年,父卒,继位,都塔什干,名义上为汗国大汗,实只统治汗国西部,汗国东部由其弟※阿黑麻汗统治,都吐鲁番,汗国复分裂为东西两

  • 别失八里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元宰相耶律铸《双溪醉隐集》作伯什巴里,并云:庭州有五城,俗号五城之地。突厥语“伯什”为五,“巴里”为城。元初为西北重镇。宪宗元年(1251),设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

  • 劝龙晟

    798—816唐代南诏第八世王。又作券龙晟、劝龙成、龙蒙盛。乌蛮,姓蒙氏。寻阁劝之子。元和四年(809),父卒,嗣位,受唐封袭南诏王。五年,改元龙兴。数遣使赴朝入贡。费金3千两铸佛三尊,送置佛顶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