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绵竹起义

绵竹起义

西晋时期流民起义。永宁元年(301)十月,益州刺史罗尚奉行强制政策,派兵抵绵竹(今四川德阳县北),副令当时避乱就食于蜀的流民10余万限期返归原籍,抡掠流民资财,并遣辛冉率步骑3万袭击流民军北营。流民军首领、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巴人※李特聚众起义,组织流民军缮甲厉兵迎战。杀伤官军无数,斩罗尚将曾元、张显、田佐,乘胜攻广汉郡,取雒城,围攻成都,罗尚闭城固守。太安元年(302),罗尚与援军分兵3道向流民军反攻,战于梓潼、繁城、德阳。以宁州少数民族大姓李殻、毛诜驱逐建宁太守杜俊,李猛驱逐朱提太守雍约,响应起义,牵制了官军的反击,3道进攻被粉碎。流民军取得胜利,并继续与罗尚水军战斗,占领成都以北大片土地。二年(303),流民军攻破郫江防线,进逼成都,晋蜀郡太守徐俭举小城投降。李特遂据城,改元建初,建成汉国,脱离晋朝统治。

猜你喜欢

  • 通谟克

    ? —1739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墨德卓哩克图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父卒,袭一等台吉,援札萨克。以居地近乌梁海,受命辖之。五十六年(1717)

  • 朵儿边

    即“朵儿班”(840页)。

  • 北魏平皇帝

    见“拓跋绰”(1358页)。

  •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由卫指挥使司升置。管辖卫(前藏)、藏(后藏)地区。按明兵部下属机构官员设置例,设都指挥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因地处边疆

  • 跋桑希

    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又称嘉楚桑希,意为“汉人少年桑希”。汉族。后赐跋氏族称。驻吐蕃之唐使贾珠嘎堪之子。曾奉赞普命使唐取佛经,于长安面见唐皇,取回佛经千部,并赴五台山观看寺院

  • 盖水

    古水名。一作善水。所指众说纷纭,或说是今吉林省白城市西之交流河;一说为嫩江西岸支流雅鲁河;有说是海拉尔河支流伊敏河;或说为今哈伐罕河;旧还有说为桂勒尔河。南北朝时,从东北重镇和龙(今辽宁朝阳县)至室韦

  • 陶克南南

    见“依斯坦”(1461页)。

  • 巴雅拉

    见“巴雅尔”(412页)。

  • 泰定帝

    见“也孙铁木儿”(143页)。

  • 集宁县

    见“集宁路”(22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