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桑益西

罗桑益西

1663—1737

即五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托嘉竹仓(今西藏南木林境内)。索朗旺扎之子。4岁被迎至扎什伦布寺坐床,拜格西罗丹为师。10岁能写作。16岁到拉萨,承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授沙弥戒,赐名罗桑益西,受大威德金刚灌顶,返扎什伦布寺就任大法台。同年再赴拉萨,在达赖座前聆听法要,拜噶觉苏朗为大经师,益得深造。二十四年(1685),从多吉尊巴受灌顶,从根却吉村受比丘戒。二十七年(1688)、三十三年(1694),两次受诏入京弘法,均未成行。三十六年(1697),在朗卡子宗主持确认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为之授沙弥戒,赐法名。四十五年(1706),六世达赖被废,卒于解送北京途中,遂又为拉藏汗所立意希嘉措授戒、命名。五十二年(1713),清康熙帝封其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受命助拉藏汗管理西藏事务。自是,“额尔德尼”正式成为历代班禅的称号。五十六年(1717),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侵扰西藏,为防止及缓和准军的破坏,他亲临拉萨调处,未果。五十九年(1720),赴布达拉,为七世达赖授沙弥戒与比丘戒,赐名。雍正六年(1728),以调解卫藏两军冲突有功,受命治理杠巴拉山以上,杠德士雪山以下(今后藏拉孜、昂仁、彭错林等地)。选派显密皆通者入京弘法。勤奋著作,广度僧伽,受比丘戒者达16000余人,受沙弥戒者13000余人,善知识者4000余人。乾隆二年(1737)圆寂,灵骨存于扎什伦布寺。

猜你喜欢

  • 天鼓

    壮族民间故事。流传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内容叙述壮族侬智高起义失败后,壮族地区被封建王朝残酷镇压与剥削的惨状,并述有一老人曾在一山洞看见一面“天鼓”,旁有一白发老人云:此鼓乃“侬天子”(即侬智高)

  • 完颜齐

    金朝官员。本名受速。女真族。完颜氏。太祖※阿骨打孙,左副元帅※完颜宗望子。熙宗天眷三年(1140),以宗室子授镇国上将军。次年,迁光禄大夫。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迁银青荣禄大夫。世宗大定(116

  • 户族长

    旧时裕固族户族内部事务的管理者。亦称老者。部落下按姓氏划分,有若干户族(相当于氏族),一般每个户族都有一个户族长,组织管理本户族内部事务。由部落头目指定或选举产生,多由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长者担任。有

  • 拉萨僧人反洋教斗争

    18世纪40年代,卡普清教会传教士在拉萨建成教堂和僧舍后,在四噶伦(西藏总理政务官员)之一颇罗鼐支持下,开始传教活动。部分僧人认为容忍此事,不久基督教将取代藏传佛教,遂利用藏民基督教徒拒绝达赖喇嘛摸顶

  • 仡兜苗

    又作仡头、仡兜、兜、革兜。始见于明代记载。分布在贵州黎平、石阡、镇远、福泉、黄平、凯里、开阳、修文等地。服饰类※海��苗。语言及习俗与黔中南、黔西北苗族相近

  • 纳失失

    元代一种织金锦缎名称。又作纳石失、纳赤思。《元史·舆服志》:“纳石失,金锦也。”源于阿拉伯语、波斯语。此种锦缎“缕皮傅金为织文”,华丽名贵,种类甚多。原产于波斯及中亚等地,很早即由回回商人运销至蒙古等

  • 聪慧

    西夏职官次品封号。西夏语音“参尼仓”。在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位在大国王之下,与集礼同一等级。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宇文达

    ?—580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又名度斤突。周文帝※宇文泰子。性果决,善骑射。武成元年(559),封代国公,邑万户。天和元年(566),拜大将军、右宫伯、左宗卫。建德(572

  • 艾拉汗

    清代伊犁起义军首领。旧译婆鲁屋拉。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千户长伊不拉音之子。同治三年(1864),参加伊犁维吾尔族、回族人民反清起义,被推举为义军“艾米尔” (军队首领)。五年(1866),举兵攻克伊

  • 哈哈尔

    氏族名。见“西格登”(6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