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茶马司

茶马司

宋、明、清三朝专司管理与甘、青、藏等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的机构。宋初,因战争频繁,亟需战骑,遣人于四川买茶,运至原州(今甘肃镇原县)、渭州(今甘肃平凉)、德顺(今宁夏隆德县)三郡易马。买茶易马,原分属买茶司和买马监牧司。熙宁七年(1074),纳熙河经略使王韶议,命李杞于成都府利州路买茶,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凤州(今陕西凤县凤州镇)、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博马。元丰四年(1081,一作六年),将买茶、博马合为一司。史称“熙河路茶马司”或“陕西茶马司”、“秦州茶马司”。又有四川茶马司,其制与“秦州茶马司”相同。买茶司与买马司常分合不一,初无定制。崇宁四年(1105),始定二司合并为永制。南宋绍兴四年(1134),令四川宣抚司支茶博马。七年(1137),以关陕沦陷,将秦州茶马司并入四川司,复置茶马官,称都大提举茶马公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补充马匹需要,也相继于川陕等地置设秦州、河州、洮州(今甘肃临潭县)、雅州(今四川雅安)、碉门(今四川天全县)、庆远裕民(今广西宜山县)诸茶马司,以汉中、巴茶与甘、青、藏等诸族人民贸易。洪武三十年(1397),以私茶盛行,马贵茶贱,不便互市,迁秦州茶马司于西宁,称西宁茶马司。永乐十一年(1413),以茶禁松弛,又增置甘肃茶马司(又称甘州茶马司)于陕西行都司地(今甘肃张掖),隶陕西布政司。始置时,司主事官员有司令、司丞各1人。后俱改为大使、副使。满族统治阶级定鼎北京后,沿明旧制,于洮岷、河州、西宁、庄浪(今甘肃永昌县)、甘州分置5茶马司。令茶马御史管辖。又设满汉巡察御史、笔帖式、通事各员,供咨询。康熙七年(1668),裁茶马御史,由甘肃巡抚兼辖。三十六年(1697),以洮、岷额茶滞销,命部员专事督理。雍正三年(1725),命西司茶务归西宁府管理。自是诸司已名存实亡。

猜你喜欢

  • 宁长真

    ?—627隋唐时钦州少数民族首领。钦州人。族属乌武僚(壮族先民)。钦州刺史※宁猛力之子。隋开皇二十年(600),父卒,遵父遗言率众入朝谒拜,钦准承袭钦州刺史职。大业三年(607),岭南动乱,奉炀帝诏令

  • 蒙哥

    1208—1259蒙古国第四代大汗。又译蒙格、忙该,蒙古语意为“长生”。乞颜·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母唆鲁和帖尼。自幼养育于伯父窝阔台汗处,随从出征,屡立战功。太宗二年(1230),

  • 哈亚

    拉祜语音译,意为“困难的人”。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分化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一般没有水田,仅种少量旱地,缺耕畜,农具也不齐备。每年收成,一般只能维持半年左右口粮,经常得给富裕阶

  • 元太祖实录

    书名。元翰林国史院撰修。卷数及起讫月日不详。元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朝初无实录。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十二月,翰林承旨撒里蛮奏请命翰林国史院纂修,从之。成宗大德七年(1303)十月修成,连同太

  • 慈寿寺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西五十里什报齐村北大青山之阳。蒙古语称纳苏达阿萨拉勒图苏默。清顺治十二年(1655)建。康熙年间大殿落成,呈报清廷,康熙帝赐名慈寿寺。由建寺者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为第一任住持,

  • 马希广

    ?—950五代后汉时期楚王。字德丕。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一作扶沟(今河南扶沟)人。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同母弟。原为武安节度副使、天策府都尉,领镇南节度使。性谨顺,受兄宠爱,受命判内处诸司事。

  • 大元瑜

    ?—812渤海国第七世王。康王大嵩璘子。唐元和四年(809),父死,继位。受唐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次年,改元永德。在位期间,继续奉行睦邻政策,对唐保持密切的君臣关系,照旧

  • 席力图呼图克图六世

    1751—1783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高僧。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出生于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额驸亲王策仍之子。乾隆十五年(1750)席力图呼图克图五世圆寂后,被寻访确认为五世转世灵

  • 昔孜

    见“日喀则”(292页)。

  • 撒班

    ①见“耶律挞不也”(1326页)。②见“耶律阿思”(1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