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茶马司

茶马司

宋、明、清三朝专司管理与甘、青、藏等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的机构。宋初,因战争频繁,亟需战骑,遣人于四川买茶,运至原州(今甘肃镇原县)、渭州(今甘肃平凉)、德顺(今宁夏隆德县)三郡易马。买茶易马,原分属买茶司和买马监牧司。熙宁七年(1074),纳熙河经略使王韶议,命李杞于成都府利州路买茶,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凤州(今陕西凤县凤州镇)、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博马。元丰四年(1081,一作六年),将买茶、博马合为一司。史称“熙河路茶马司”或“陕西茶马司”、“秦州茶马司”。又有四川茶马司,其制与“秦州茶马司”相同。买茶司与买马司常分合不一,初无定制。崇宁四年(1105),始定二司合并为永制。南宋绍兴四年(1134),令四川宣抚司支茶博马。七年(1137),以关陕沦陷,将秦州茶马司并入四川司,复置茶马官,称都大提举茶马公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补充马匹需要,也相继于川陕等地置设秦州、河州、洮州(今甘肃临潭县)、雅州(今四川雅安)、碉门(今四川天全县)、庆远裕民(今广西宜山县)诸茶马司,以汉中、巴茶与甘、青、藏等诸族人民贸易。洪武三十年(1397),以私茶盛行,马贵茶贱,不便互市,迁秦州茶马司于西宁,称西宁茶马司。永乐十一年(1413),以茶禁松弛,又增置甘肃茶马司(又称甘州茶马司)于陕西行都司地(今甘肃张掖),隶陕西布政司。始置时,司主事官员有司令、司丞各1人。后俱改为大使、副使。满族统治阶级定鼎北京后,沿明旧制,于洮岷、河州、西宁、庄浪(今甘肃永昌县)、甘州分置5茶马司。令茶马御史管辖。又设满汉巡察御史、笔帖式、通事各员,供咨询。康熙七年(1668),裁茶马御史,由甘肃巡抚兼辖。三十六年(1697),以洮、岷额茶滞销,命部员专事督理。雍正三年(1725),命西司茶务归西宁府管理。自是诸司已名存实亡。

猜你喜欢

  • 苦叉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属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位下,《世祖本纪》作曲先,《耶律希亮传》及明《边政考》作苦先。今新疆库车。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办事大臣,光绪九年(1883)置直隶厅,

  • 雅州茶局

    明代四川地方茶叶专卖机构。洪武五年(1372)十二月置。地点在碉门(今四川天全)。初,雅州茶局岁收茶411600斤。其职责是征收茶税,易红婴、毡衫、米、布、椒蜡,以资国用。并负责与藏区以及其他地方少数

  • 长川城

    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曹魏时,拓跋鲜卑部之拓跋力微因遭西部大人侵扰,属众离散,遂投依没鹿回部大人窦宾。与宾共攻西部,宾兵败失马,力微便以己所乘骏马给之。宾感其相助之恩,准其北居此地。北魏天兴二

  • 邵晋涵

    1743—1796清代学者,历史编纂学家。浙江余姚人,字与桐、二云,号南江。乾隆进士。深通训诂,尤长于史学。历充国史馆、四库馆、三通馆纂修官,国史馆提调、翰林院侍讲学士兼文渊阁直阁事等官,参与及负责史

  • 天令节

    金、元、清时期在京都流行的节日。起源于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帝都中都(今北京)。蒙古贵族建立元朝后,仍在大都(今北京)流行。清代因之。每年冬至这一天,百官呈贺表,家家户户吃馄饨,不谈国事。

  • 详稳

    官名。又作相温、详温、襄昆、桑昆、想昆。始于契丹,沿行于金元。即突厥语“沙衮”,源于汉语“将军”。《辽史·国语解》:“详稳,诸官府监治长官。”辽代广设其官:北面朝官之北南大王院下有北南详稳司,掌部族军

  • 达漫

    见“泥撅处罗可汗”(1515页)。

  • 水应龙

    清末中医师。河南省南阳人。回族。七代祖传中医,主治伤寒症。医术高明,人誉之为“妙手回春”。曾致力于恢复南阳乡贤、东汉著名医师张仲景圣祠和设立国医学术研究院,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有益贡献。

  • 蒙文启蒙

    书名。亦译《心箍》。元成宗时(1294—1307)蒙古语言学家搠思吉斡节尔撰。作者精通蒙古语、畏兀儿语、吐蕃语(藏语),研究过巴宁、陀密桑巴塔、萨斯迦班底达·公哥监藏等梵藏学者的语言学理论、对畏兀儿体

  • 天方至圣实录

    书名。全称《天方至圣实录年谱》。清代回族学者※刘智译著。20卷,卷首1卷。成书于雍正三年(1725)。本书以阿拉伯文《忒尔准墨》(即《天方至圣录》)为本,而以群说补附而成。内容主要是:以年谱体例,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