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萧陶苏斡

萧陶苏斡

辽臣。字乙辛隐。契丹族。突吕不部人。为奥隗部节度使萧里拔之孙。史载其为人谨慎,不妄交。道宗时入仕。清宁九年(1063),国内发生“重元之乱”,举家赶赴道宗行宫,投入平叛。时年尚幼,已如成人,补笔砚小底。累迁祗候郎君,转枢密院侍御。咸雍五年(1069),迁崇德宫使。七年,以讨五国功,由五国节度使加静江军节度使。时有诉北南院听讼不直者,悉改正之。由是触犯权臣耶律阿思,仕途受阻,八年,历漠北滑水马群太保,数年不调。天祚帝即位,乾统年间,迁漠南马群太保。因大风伤草,马多倒毙,受鞭笞300,免官。九年(1109),徙天齐殿宿卫。翌年,因谷价暴涨,宿卫士供给不足,他以私廪接济,遂召同知南院枢密使事。天庆四年(1114),为汉人行宫副部署。俄女真兴兵反辽,攻陷宁江州,天祚召群臣议,他谏曰:“为今之计,莫若大发诸道兵,以威压之,庶可服也。” (《辽史》卷101)遭北院枢密使萧得里底反对,未被纳。致使女真军迅速深入。国内又屡生事。五年(1115),饶州(今内蒙古林西县樱桃沟村)渤海人古欲率步骑3万余起义,招之不下,奉命率兵往讨,六月,擒古欲,屠杀6000余人。是年九月,都监耶律章奴兵变,攻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他与留守耶律大悲奴竭力守御,击退章奴。继受命控扼东路,招集散卒。后以太子太傅致仕,不日而卒。

猜你喜欢

  • 马科雷事件

    光绪十年(1884),英印政府派秘书马科雷领兵从锡金闯入后藏岗巴宗所辖之甲岗地方(地近扎什伦布寺),欲与该地方藏官直接谈判通商,被西藏地方当局识破,拒绝。再派马科雷从海道赴北京,以《烟台条约》中规定英

  • 偰哲笃

    元朝大臣。畏兀儿人。※合剌普华之孙。吉安路达鲁花赤偰文质之子。延祐二年(1315),第进士,与马祖常、欧阳玄等著名文士为同年。初任广东廉访佥事。至正(1341—1368)间,任吏部尚书。十年(1350

  • 黄天荡之战

    辽宋间重要战役。又作镇江之战。天会五年(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灭北宋后,继续南下,欲一举再灭南宋。宋高宗妥协退让,放弃中原,南逃扬州。七年(南宋建炎三年,1129)五月,完颜宗翰遣拔离速领兵南袭

  • 苏鲁克

    蒙古语音译,原意为“畜群”。通常指蒙古牧区牧工与牧主间的一种牲畜承放制度。清中叶以前蒙古封建王公贵族、旗府、寺院、上层喇嘛等把畜群托给属民代为放牧,称为“放苏鲁克”。一般是牲畜的乳、毛等归牧民,孳生畜

  • 藏语音译,指吐蕃之“属民”。有广、狭二义:吐蕃将赞普以下的民众均称为属民。官吏、奴隶主、自由民、奴隶以及僧侣人等,均在属民范围之内,是为广义的所谓“吐蕃属民”;狭义的属民有高等属民和低等属民(又称“黔

  • 见“木样”(254页)。

  • 额尔德尼昭之战

    清军与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间的一次战役。雍正十年(1732)七月,噶尔丹策零偕小策凌敦多布统兵犯喀尔喀蒙古,谋掠额尔德尼昭(汉籍名光显寺),迫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避徙多伦诺尔。继称师塔密尔,掳喀尔喀副将军

  • 奉天开基建国桂王

    环州起义首领区正辞的封爵。参见“环州起义”(1277页)。

  • 雳迎叶锡道尔济

    即“罗藏贝丹旦丕仲美”(1426页)。

  • 白瑜

    ?—1490明朝官员。原名阿讨刺。哈密都督佥事哈只阿力子。因父在英宗被瓦剌北俘时,有翊戴功,英宗天顺(1457—1464)初复位后,携家入附,未至,道死,母倒剌携瑜至京城。上疏求袭父官,不允,许为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