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蒲察通

蒲察通

?—1198

金大臣。本名蒲鲁浑,亦作蒲卢浑。女真族。中都路胡士爱割蛮猛安人。蒲察氐,亦作富察氏。初任昭信校尉,授顿舍官,改御院通进。正隆六年(1161),率隆州诸军从海陵王攻宋,又作战英勇,海陵许以“爵赏”。且至扬州。海陵王遇弑后,还师。世宗即位,任尚厩局副使。奉命佩金符诣军前督战,镇压契丹移剌窝斡起义,授世袭谋克。继奉诏镇压奚人起义。迁尚厩局使,以母丧免,起复为殿前右卫将军,兼领闲厩。出为肇州防御使,擢蒲与路节度使,移镇归德军,迁西南路招讨,入知大兴府事,迁殿前都点检。大定十七年(1177),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建言通括各谋克人户物力多寡,以分贫富,定版籍,如有缓急,验籍科差,富者不得隐,贫者不重困,被采纳。二十年(1180),进平章政事,封任国公。二十四年(1184),为上京(今黑龙江阿城)留守。后历知真定、平阳、凤翔、广宁府事。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猜你喜欢

  • 盐课司土副使

    官名。明代在内地井盐、矿盐产地,设盐场、盐井盐课司大使、副使,隶盐课提举司。在少数民族产盐区亦以当地归附的土民头目任盐课司土副使,为管盐的世袭小土官,亦有不许世袭者。云南省剑川州弥沙盐井、浪穹县顺荡盐

  • 少海

    见“小海”(150页)。

  • 落坦部

    即“落俎室韦”(2187页)。

  • 木老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的称谓。参见“木佬”(253页)、“仫佬族”(573页)。

  • 昆明顺城街清真寺

    位于云南昆明城南回族聚居的顺城街。始建于明初,是昆明地区伊斯兰教重要寺院之一。清康熙、雍正间(1662—1735)重修。咸丰、同治间(1851—1874)毁于兵燹,光绪间(1875—1908)重建,1

  • 一公城

    吐蕃城名。又作移公城。故址在今甘肃夏河县境。公元11世纪初,河州(今甘肃临夏)吐蕃首领耸昌厮均曾迎吐蕃赞普后人唃厮啰于该地,欲立文法以号令诸部。宋崇宁二年(1103),被宋军占领,改为循化城。

  • 杨载福

    即“杨岳斌”(975页)。

  • 甘丹寺

    ①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最大寺院之一。又作噶尔丹、噶勒丹、甘当寺等,寺名均为藏语音译,意为“具喜”寺,全名具喜尊胜洲。清世宗(1722—1735在位)曾赐名“永泰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历史最悠久的庙宇

  • 虎儿文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虎尔文卫,《满洲源流考》作哈勒珲卫。永乐三年(1405)正月置,以部人绰尔布鼐、额尔吉纳等为指挥等官。

  • 他拉娃

    怒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贡山县怒族对雇短工的称呼。主要出现在农忙季节,以粮食计酬,每天工作为3升玉米左右(约3公斤)。虽有缺粮者主动求雇,但雇佣双方多发生在亲戚或同族间,属早期雇佣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