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
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西周至战国为燕国都城。秦置县,至汉,为广阳郡(或国)治所。晋至北朝历为幽州、燕国、燕郡治所。鲜卑慕容氏建前燕后,即定下“先取蓟城,次指邺都”的战略目标。东晋穆帝永和六年(350),燕王慕容儁破后赵,取蓟城。八年,称帝,改元元玺,自龙城(又称和龙,今辽宁朝阳县)迁都于此。升平元年(357),始徙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隋、唐亦为州、郡治所。辽改析津县,金改大兴县。
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西周至战国为燕国都城。秦置县,至汉,为广阳郡(或国)治所。晋至北朝历为幽州、燕国、燕郡治所。鲜卑慕容氏建前燕后,即定下“先取蓟城,次指邺都”的战略目标。东晋穆帝永和六年(350),燕王慕容儁破后赵,取蓟城。八年,称帝,改元元玺,自龙城(又称和龙,今辽宁朝阳县)迁都于此。升平元年(357),始徙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隋、唐亦为州、郡治所。辽改析津县,金改大兴县。
清军与张格尔叛军的一次战役。张格尔于※“洋阿尔巴特之战”败绩后,聚众十余万于沙布都尔庄外,临渠列阵,决水挖坝,据险扼守,以阻清军。道光七年(1827)二月二十五日,清将长龄等挥师进击,先以步卒冒险越渠
位于今新疆霍城县城东北约45公里克干山南麓,克干河流经古城东南。周长约25公里,城垣及城内建筑均毁。出土有无孔金、银币,银币上铸有阿拉伯文,为回历727年(1327)所铸。遗存石刻上刻有十字架及叙利亚
见“番”(2263页)。
旧时赫哲族萨满的一种。赫哲语音译,亦作“佛力兰”、“佛六兰”、“佛日朗”。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专司祈祷的萨满(一说其不能称萨满)。过去赫哲人凡举行祭天神、吉星神等盛大祀典,由其向神祷告
见“最玛”(2221页)。
东汉碑刻。1979年在新疆巴里坤松树塘附近发现。碑体为不规则条形块石。碑高1.48米,宽0.7米。阴刻隶书5行,每行13字。所刻年号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第二行“任尚”二字和碑头“汉平夷碑”均尚
见“拉鲁”(1367页)。
元代两都间驿路之一。一般人从大都(今北京)赴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多经由这条驿路,实际上是两都间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全程约800公里。中统元年(1260),为了在两都间“速取径道”,立望云
书名。明蒋彬撰。1卷。成书于嘉靖十一年(1532)。云南省图书馆藏有传抄本。内容记载从远古传说到明兵入滇时期,南诏国王乌蛮蒙氏、大理国王白族段氏的主要事迹,材料多来源于《白古通记》(白文)。保存原书资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部鲜卑部落名。亦作末那娄、莫耐娄,或误作“莫多娄”。西晋元康七年(拓跋禄官四年,297),该部大人倍斤率部入居辽东,并投拓跋氏。后随北魏徙居代郡(在今河北蔚县西南至山西大同一带)。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