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秦

西秦

十六国之一。陇西鲜卑乞伏氏所建。初依附前秦,淝水之战后,乞伏国仁乘前秦兵败势衰之机,聚众10万,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85)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改元建义,置武城、武阳、安固、武始、汉阳、天水、略阳、漒川、甘松、匡朋、白马、苑川12郡,筑勇士城(今甘肃榆中县东北)以居,史称西秦,割据陇西(治今甘肃陇西东南)。相继败鲜卑大人密贵、裕苟、提伦3部于六泉,高平鲜卑没奕于、东胡金熙于渴浑川,鲜卑越质叱黎于平襄,势力渐盛。建义四年(388),弟乞伏乾归继位,加称河南王,迁于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南岸)。收降南羌独如、鲜卑豆留䩭、叱豆浑、卢水胡尉地跋,连败鲜卑大兜国、后凉吕宝、氐王杨定,尽有陇西、巴西地。太初十三年(400),迁都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不久为后秦姚兴所败,投奔南凉秃发利鹿孤,继降后秦,失国8年。晋义熙五年(409),乘后秦兵乱之机,聚众称秦王,复国。破后秦,取金城、略阳、南安、陇西诸郡,败南凉于岭南,击西羌于罕,破吐谷浑于赤水。西秦更始四年(412),子乞伏炽磐立,连破吐谷浑,灭南凉,败北凉,降乙弗鲜卑,势盛。建弘九年(428),子乞伏暮末继位。因政刑酷滥,部民多叛,势衰。永弘四年(431),为夏所灭。共历4主,凡47年。附西秦帝王世系:

猜你喜欢

  • 合臣

    见“哈真”(1629页)。

  • 义观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网藐”,中书位六大之一。位在第三。

  • 尼亚

    即“尼雅”(764页)。

  • 越喜故地

    勿吉(靺鞨)族越喜部所居之地。越喜部原为勿吉、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渤海强盛时役属于渤海,渤海于其地置怀远、安远2府,史称府设其故地。所在,旧依《册府元龟》卷959及《辽史·地理志

  • 谿卡

    藏语音译。元代已有明确记载,明代已趋完善。原意庄园。藏族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后,为农奴主阶级在农区经营管理其领地、属民的主要组织形式。按领主类别的不同,分为雄(官家)谿、曲(寺院)谿、格(贵族)谿3种。

  • 南凉

    十六国之一。鲜卑秃发氏所建。该部原居塞北,远祖匹孤率部迁至河西(今甘肃、青海二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其曾孙秃发树机能于泰始(265—274)中起兵反晋,据有凉州地(今甘肃黄河以西地区

  • 论莽热

    吐蕃将领。全称论莽热没笼乞悉蓖。赞普赤德松赞(798—815年在位)时,官至内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兵马群牧大使,掌管青海、鄯州、河州、凉州及瓜州五个节度地区的军政事务,驻河州(治今临夏),称大节度衙。同

  • 克锡克腾

    见“克失旦”(986页)。

  • 丁珞

    藏语音译,意为“远处的珞巴”,※卡珞的对称。旧时藏族对距离藏区较远,交往较少的珞巴族地区及其人民的俗称。指珞瑜腹心地区及靠近南部边境地区的各部落,如墨脱县南边的※巴达姆、※希蒙,米林县南面的※迦龙、※

  • 依合瓦尼派

    阿剌伯语音译,意为“兄弟”。伊斯兰教派别之一。清末民初,由马万福(又名马果园,东乡族)为首的十大阿訇所提倡。主张凭经行教,称为遵经派。反对以往伊斯兰教各派中的汉化仪式和思想,反对门宦制度,提倡经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