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议政大臣

议政大臣

官名。清廷任命以满洲为主的大臣参与议政。天命纪元前一年(1615),诸王臣会议中不乏※五大臣之人。天命八年(1623),努尔哈赤于八固山议政王之下复设※八大臣以辅之。十一年(1626)九月,太宗皇太极仍设八旗八总管大臣(即八大臣、八固山额真),与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崇德二年(1637),八旗中每旗复设议政大臣3员,以应咨商之需。此后,时添时裁。顺治间(1644—1661),陆续增添40余员,如汉军人大学士范文程、蒙古固山额真明安达礼、洛什哈等。雍正间(1723—1735),世宗胤裨以议政王大臣会议中半是贵胄世爵,不谙世务,遂特设军机处以综理军国重务,然议政大臣之名仍旧保留,以备兼衔。乾隆五十七年(1792),裁此衔名。

猜你喜欢

  • 帮办大臣

    清代协助参赞大臣或办事大臣办理事务的高级官员。从蒙古贝勒、贝子中选任。如库伦办事大臣下有帮办大臣1员,科布多参赞大臣下有帮办大臣1员,协助处理各种事务。

  • 段护辽

    即“段辽”(1693页)。

  • 夏格林巴

    1875—1913清末西藏地方官员。全称夏格林巴米久伦珠。藏族。后藏夏格尔宗(旧译协噶尔宗)之林努布格卡人。出身贵族世家。夏格林巴乃家族名。时家道中落,仅存一小谿卡。后往拉萨,以好学,由甘丹寺活佛荐往

  • 硕德八剌

    1303—1323元朝第五代皇帝。蒙古孛儿只斤氏。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长子。蒙古语尊称格坚皇帝。幼从汉儒读经史,通汉族封建文化。仁宗延祐三年(1316),立为皇太子,兼中书令、枢密使,参决国政。七年,

  • 撞撞水

    见“土河”(63页)。

  • 旗费生

    吉林满族以旗内公产资助旗内学生求学的制度。因有是称。辛亥革命(1911)后,满族子弟入学人数比前减少,吉林满族立此制度,资助旗籍子弟出国留学或到北京等地读书。

  • 格根汗庙

    即“弘慈寺”(645页)。

  • 帐幕

    见“穹庐”(1535页)。

  • 草契

    苗族契约。苗族原无文字,遇借贷时则结草为契。以草1本准银10两计之。请中人为凭证,借债者授债权者草本为据。无利息时只凭草本讨还借贷。尚有结绳合符估治计息之契据。

  • 十三工

    清乾隆(1736—1795)后对撒拉族聚居地区“内八工”和“外五工”的合称。※“工”,突厥语音译,指村镇、城堡等基层行政单位,相当于乡,管辖数村。前者指位于黄河南岸今循化县城以西的街子工、查加工、苏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