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辽史

辽史

史书名。元朝官修,脱脱等撰。凡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国语解》1卷。《营卫志》、《国语解》等卷为正史中最具特色者。主要记载辽朝历史及其典章制度,也简述了北辽和西辽的史事,辽朝建立前契丹族史事,散见于《世表》、《营卫制》等卷。取材以辽耶律俨撰《皇朝实录》和金陈大任等撰《辽史》为底本,兼及《契丹国志》、《资治通鉴》、《新五代史》等诸正史《契丹传》。元世祖(1260—1294)时曾两次诏修辽、宋、金三史,因体例争议未决,延至至正三年(1343)四月开始着手撰写。四年三月修成,首尾不及一载,于二十四史中成书最速。编修时以实录为凭,无所粉饰,多数记载,较为可信。是研究辽代史和契丹民族史的主要史料。但由于成书匆促,无暇旁搜,率而成编,实多疏略。如开国前和灭亡阶段的记载诸多缺略,会同元年(938)改契丹国号为辽,统和元年(983)复国号为契丹等大事漏记。又因史料未及融贯,重复缺谬之处甚多。如每年游幸,即具书于本纪,复为游幸表一卷;部族之分合,既详述于营卫志,复为部族表一卷;属国之贡使亦具见于本纪,复为属国表一卷;食货志、刑法志等既甚短简,且与本纪列传重复。加之失于校勘,错误比比皆是。如年号寿昌误记为寿隆,也有同人异名、一事岐说等情况。是书初刻于至正五年,已佚。后有元刻明印本,明南、北监本,清乾隆四年(1739)殿本、百衲本等,197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最优。清厉鹗《辽史拾遗》、杨复吉《辽史拾遗补》、近人冯家升《辽史正误三种》均可订证其失误。又,《辽史》修撰不自元朝始。此前,金朝已先后撰成两部,均佚。一为萧永祺撰,耶律固等同修,皇统八年(1148)成书的75卷《辽史》;一为金章宗时(1189—1208)命党怀英、移剌履等人初修,陈大任专力续成的《辽史》,世称陈大任本。大任修史时,朝廷下令民间将辽时诸家文集、记事及碑铭墓志等,悉上送官,以资取择。元修《辽史》,多因之。

猜你喜欢

  • 宪台通纪续集

    书名。元监察机构典章制度汇编之一。元御史台掾史唐惟明编纂。至正十二年(1352)成书。主要记顺帝至元二年(1336)至至正十二年御史台的典制掌故,对元末政治、人民生活、民族关系、阶级斗争等情况亦有所反

  • 萨都剌

    约1300—1348元代诗人、书画家。又作萨都拉,字天锡,号直斋。“萨都剌”,系阿拉伯语音译,即“安拉赐福”之意。回回人。先世大食(今阿拉伯)人。祖父萨拉布哈与父阿鲁赤于13世纪随蒙古军东来,镇守云、

  • 峒溪纤志

    书名。西南民族风物志。3卷。清陆次云(字云次,浙江钱塘人,汉族)撰。为作者宦游西南时所作,自称:“余之所志,有见而知之者,有闻而知之者,缕辑其说,以为宦于此土者”鉴,并考证诸书所载之异同。上卷为“峒溪

  • 山客

    参见“山哈”(118页)。

  • 伏帝匐

    ?—719唐代回纥首领。药罗葛氏。※独解支子。开元三年(715)父卒,继位,统辖甘、凉间回纥诸部,继任瀚海都督,并任河西经略副使兼赤水军(今甘肃武威)使。次年,以突厥击漠北回纥余部,遂在唐支持下率部攻

  • 大金集礼

    书名。《千顷堂书目》谓是金明昌六年(1195)礼部尚书张玮等所进。凡40卷。今传本缺12至17、26、32等卷,10、11、18、19、27等卷,亦有缺失。是书载金初至金世宗大定27年(1187)以前

  • 策论进士

    见“女真进士科”(147页)。

  • 昔藏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在今甘肃岷县境。成化二十二年(1486),其族首领札答来朝,贡马及盔甲等物。赐宴并彩缎、绢、钞有差。弘治九年(1496),族人扳的肖、亦希臧札答来朝贡方物,赐之彩缎表里等。正

  • 登廓

    藏语音译,汉称“头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宣慰司属下贵族等级称谓之一。为贵族中较高的一等,为世袭封建领主。相传为“开国元勋”之后裔。均拥有一定领地,世代传承。除个别权势大者,土司不能驾驭外,均无所

  • 克鲁伦巴尔和屯盟

    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诸盟之一。以车臣汗部二十三旗在克鲁伦河北巴尔和屯会盟得名。东接呼伦贝尔,西界察罕齐老图,南抵大漠,北邻俄罗斯。为喀尔喀蒙古东路。地宜畜牧,有矿产及盐池。清代直隶理藩院。民国初年由驻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