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瓦孜

达瓦孜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技艺。维吾尔语音译,意为“高空走绳”。类似杂技中走钢丝。其法,在高达30余米的大杆顶端,系一根约80米长碗口粗的大绳,将其斜拉至地面。表演者手拿一根3米长木杆,在悠扬乐曲伴奏下,赤脚上绳,做各种表演:侧身行走、单腿独立、踩碟、倒立、打坐、翻筋斗、蒙眼,直至杆顶。表演者有的来自集体表演单位,有的来自祖辈相传的“达瓦孜”世家。

猜你喜欢

  • 敦多布喇什

    见“敦罗布喇什”(2270页)。

  • 族官

    云南西部南甸、干崖、陇川、芒市、遮放、盏达、勐卯等傣族土司衙门的属官。由土司委任其近亲及亲信充任,按年龄、资望、亲疏分为“勐”、“准”、“印”3个不同等级,职能是处理土司衙门的临时事务,审理民刑诉讼,

  • 峨尔克奇代青

    清朝武官。蒙古正白旗人。博尔济吉特氏。世居翁牛特地方。原为察哈尔部宰桑。天聪六年(1632),察哈尔林丹汗兵败,遂率700人来归,以多尔机达苏喇海等百余人复叛,率众围之,与之偕至,受太宗嘉奖,特授二等

  • 鲁托梭龙

    珞巴族巴达姆部落方言音译,旧时为求取牲畜兴旺而举行的宗教仪式。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在夏收庄稼作最后一次除草前,凡有牛的人户,都把牛从丛林中赶回来,绑在房前庭院的木桩上,杀鸡宰猪,向守

  • 哈喇乌苏卫

    见“考郎兀卫”(686页)。

  • 李源发

    ?—1850清道光朝湖南瑶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县人。瑶族。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参与新宁瑶民首领雷再浩起义,为雷再浩得力部将。雷再浩失败牺牲后,在新宁聚集残部,重振反清力量。二十九年(1849)

  • 打牛祭

    旧时仡佬族祭祀习俗。盛行于贵州大方等地。人死1—2年后,丧家要举行祭祀亡灵。祭前用稗杆扎成亡者像,穿戴其生前服装,放置坟侧;用泡木扎一有4门的房屋横置家门前,谓之“翁车”。再用竹子扎成轿,将亡者像置于

  • 恭图

    ?—1685清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兆佳氏。康熙四年(1665),由闲散授世管佐领。六年,补安亲王岳乐府长史。后历授参领、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十四年(1675),随军征吴三桂,奉命统蒙古兵驻守河南。旋率

  • 延安回民救国协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救国团体。1940年1月由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作委员会组织回民干部金浪白、马文良、马青年、苏冰等人共同发起,2月26日正式成立。金浪白、马文良、马寅(陕公)、马青年、苏冰五

  • 古录般

    亦作“古尔邦”或“古录巴”。即“乌通给”(3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