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司
西夏官署名。掌管道教事务。西夏汉文本《杂字》司分部有载。应为西夏《天盛律令》中道士功德司的简称。
西夏官署名。掌管道教事务。西夏汉文本《杂字》司分部有载。应为西夏《天盛律令》中道士功德司的简称。
见“龙仔”(493页)。
628—710唐代佛教高僧。葱岭北何国人。姓何。幼年出家,誓志游方。贞观二十年(646)抵西凉府,后至江淮。高宗龙朔(661—663)初年,隶名山阳龙兴寺,渐露神异。寻率弟子慧俨至临淮,建立伽蓝。中宗
见“笃哇”(1677页)。
?—1751清代乍丫地方呼图克图。藏族。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军西征,供应夫马有功,敕封为呼图克图,赐“讲习黄教诺门罕印”,坐镇乍丫寺。乾隆十一年(1746),设台置守备,率兵镇守。十六年(17
犴腿皮靴子。鄂温克语音译。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旧时狩猎穿的传统靴子。有带毛和去毛两种,此为带毛者,冬季穿用既保暖,又结实;去毛者称“奥老西”,夏季穿用。
见“斡耳朵八里”(2428页)。
西域古城名。见《史记·大宛列传》,在妫水(今阿姆河)南,为大夏都城,有市贩贾诸物。古波斯大流士大帝(前522—前486年)碑铭作巴克特拉。公元前329年,希腊一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在此建亚历山大里亚城,
374—431南北朝时期佛教译经师。原籍罽宾(克什米尔)。为罽宾王支胤。精通经律。宋元嘉八年(431),应宋文帝之请,经由狮子国(斯里兰卡)、阇婆国(瓜哇),至宋都建康(今南京),住祗洹寺,从事译经。
部分瑶族自称。分布在贵州黎平、从江、榕江和广西三江、龙胜、临桂、融安等地。他称“八姓瑶”。操“布努话”,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宋代南丹州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因地处溪峒地,又称溪峒蛮。其地南接宜州(今广西宜山),北邻西南夷地。宋开宝七年(974)置州,大观元年(1107),改为观州,四年(1110)复旧名。开宝七年,酋帅莫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