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长子继承制

长子继承制

由长子继承父亲名位和财产的制度。盛行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随着宗法制的完善而确立。其目的在于解决统治阶级家族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分配,避免相互残杀和纷争。商、周两朝宗法之要义即区别嫡庶和长幼。皇后或元配夫人之子为嫡子,妃妾之子为庶子,惟嫡长子有权继承父亲之王位或爵号,称大宗;余子别封,叫小宗。商王以传长为常例,兄终弟继或立幼均为例外,周代基本上非嫡长子不传。楚国从鬻熊到负刍,历43君,其中仅10王为幼子或余子,绝大多数均系长子继承。古代契丹和蒙古统治者,儿子“从其母论贵贱”,并按长幼顺序继承父王的财产和权力。近代汉、壮、满、朝鲜、白族等,均在父系继承制的原则下,长子享有优先权。

猜你喜欢

  • 德利

    旧时鄂温克族的一种丧葬仪式。鄂温克语音译。亦名四柱棚。流行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死后原本进行风葬,自受东正教影响后改用入棺埋葬。入棺前,先将尸体洗净,换穿白衣后入棺,死者生前所用烟袋等

  • 玉哇失

    ?—1306元朝将领。阿速氏。千户也烈拔都儿之子。初袭父职,为阿速军千户,赐镇巢2052户为食邑。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率所部与土土哈征叛王昔里吉,继从丞相伯颜进军斡耳寒河(今鄂尔浑河),败昔里

  • 海南卫

    明镇戍海南岛防区的军事机构。洪武五年(1372),改海南分司置,仍辖原海南分司东西2所。六年,改东西2所为左右2所,翌年又添置中、前、后3所,后来又陆续在儋州、万州、昌化、清澜、南山、水会置所,辖内共

  • 癸伙

    即“格节”(1805页)。

  • 手镰

    壮、布依、瑶等民族古老的收割工具。亦称禾剪、摘刀、手捻刀。壮语称“特苡”。由远古石、蚌、竹、木片割穗工具演变而来。在手掌可握的半月形木片上,嵌一块长3厘米,宽约1厘米的铁片作刃,用来逐根逐穗地剪断稻秆

  • 屯弥桑菩札

    松赞干布(617?—650)辅政名臣之一。藏文创制者。吐蕃人。大臣屯弥阿努热嘎达之子,生于今隆马宗之聂地。曾奉命先后出使唐及尼婆罗(今尼泊尔),迎娶唐文成公主及尼婆罗公主,为增进汉藏及尼藏之间友谊做出

  • 女真族所建朝代名。收国元年(1115),完颜阿骨打所建。首都初为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改名中都(今北京)。贞祐二年(1214),迁都南京(即汴京,今河南开封)

  • 交流河

    河流名。洮儿河支流。位于内蒙古兴安盟。发源于札萨克图旗北隅之翁媪山,集山间小水东流,贯札萨克图旗中央。南流与洮儿河并行而流,经突泉县,东流入洮儿河。清代以来,沿河流域为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等游牧之地。

  • 牙孙

    蒙古语音译,又作牙速。《元朝秘史》译作“骨头”,《华夷译语》释为“骨”。即“族系”之意,为蒙古氏族部落制度下的一种亲族集团。古代蒙古社会的基本因素为斡孛黑(氏族),随着人口繁殖,斡孛黑分衍为若干个,凡

  • 江夏蛮

    汉代江夏郡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灭巴子国后,徙其民于江夏,汉分南郡为江夏郡,故名。分布在今湖北东部和河南淮河以南地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徙潳山蛮7千余口置江夏界中。永元十三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