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萨拉格齐史

阿萨拉格齐史

蒙古编年史。音译《阿萨拉格齐·耐日图—音·图克》,亦名《从成吉思汗到乌哈噶图·妥欢贴睦尔的蒙古历史》。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贵族占巴(亦译善巴,又名阿萨拉格齐)著,故亦称《占巴书》或《善巴书》。成书于康熙六年(1667)。原书不分章节,其内容可分为4部分:(1)前言,简述作者编著此书的意图。(2)蒙古古代史,对成吉思汗的祖先及本人的历史作了详细叙述,内容与《蒙古秘史》有许多相同之处,但较后者简略。(3)元朝诸帝及其所尊奉的帝师和喇嘛;妥欢贴睦尔逃离大都及在应昌逝世;关于明成祖为元室后裔的传说。(4)元朝灭亡后的蒙古史,包括必力克图汗(爱猷识理达腊)到达延汗的蒙古诸汗史,喀尔喀与卫拉特的战争,达延汗诸子及其后裔世系,喀尔喀诸贵族谱系,喇嘛教在喀尔喀的传播等。书中不仅使用了蒙古史料,也利用了一些藏文史料,对喀尔喀的历史,尤其是对喀尔喀诸台吉的系谱、亲缘关系、生卒日期、喇嘛教在喀尔喀的传播等记述详尽,具有较高价值。该书流传至今的是一部手抄本,收藏于蒙古国立图书馆。1960年该国蒙古学者普日来将手抄本胶印刊蒋布于乌兰巴托。1984年北京的巴干将蒙古国内部的油印本在民族出版社出版。内蒙古鲍音自1989年起将汉译本在《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连载。此外,前苏联的沙斯金娜发表了该书的俄译本,日本的冈田英弘、吉田顺一等亦作了介绍和研究。

猜你喜欢

  • 满洲

    ①族名。满族的旧称。从16世纪30—40年代开始。以建州三卫女真为核心,吸收扈伦四部女真为主体,兼收东海各部女真及其他民族,在统一战争和八旗制度完善过程中形成。后金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下令改旧

  • 永忠

    清宗室。字良辅,又字癯仙。满族。爱新觉罗氏。多罗贝勒弘明之子。袭辅国将军。著有《延芬室集》。诗体秀逸,书法遒劲,颇有晋人之风。不履仕途,酷爱书籍,遇奇书异籍,必购之而归,虽典衣绝食不顾。

  • 徕远清吏司

    清官署名。理藩院下属机构。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立。职掌回部封爵、世职、俸银、每年朝贡和赏赐及四川土司入京觐见等。设郎中蒙古1人、员外郎满2人、蒙古3人,主事蒙古2人。

  • 阿才

    ?—426南北朝时吐谷浑王。又作阿豺、阿犲、阿柴。姓吐谷浑氏。※树洛干弟。晋义熙十三年(417),吐谷浑遭西秦将木奕干袭击,兵败尧杆川(塞外),与兄走保白兰山(今青海都兰一带)。兄临终前,受遗嘱,以兄

  • 契骨

    见“纥骨”(944页)。

  • 耶律买哥

    ?—1259蒙古国将领。契丹族。为太师※耶律绵思哥子。史载其能通诸国语言。窝阔台汗时(一作成吉思汗时),为奉御,后袭父职,为中都路也可达鲁花赤。任内,见中都耗费巨大,屡向民贷,则以私藏偿还。汗闻之,嘉

  • 长清

    ?—1837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钮祜禄氏。内大臣策楞之孙。以荫生授兵部主事。累迁郎中。嘉庆二十四年(1819),出为广西左江道,复为兵部郎中。道光五年(1825),加副都统衔,充阿克苏办事大臣。六

  • 沃沮故地

    汉魏时沃沮族所居之地。沃沮族分南沃沮与北沃沮两部分,南沃沮占有朝鲜半岛盖马大山以东,南至今元山以北,北至图们江附近的沿海地;北沃沮分布在图们江北,约有今吉林省和龙、延吉、汪清、珲春等县地。《新唐书·渤

  • 打老庚

    旧时布依族、壮族民间交际习俗。亦称打伙计、拜同年,有“结交为兄弟”之意。流行于广西、贵州壮、布依等民族地区。异村异姓青年男子在交往过程中,如遇到年龄相近、情投意合、友情深厚、情同手足者,经双方同意,互

  • 巴颜恩克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蒙克特穆尔同族台吉。乾隆十八年(1753),随“三车凌”内迁。翌年,从蒙克特穆尔、巴济等潜逃准噶尔,游牧于塔本集赛(今新疆塔城、裕民、博罗、额敏等县地)地区。后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