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齐里达罕礼

齐里达罕礼

哈萨克族习俗。又译迟勒迭哈那。意为“诞生礼”。哈萨克人认为生小孩不仅是一家一户的喜事,也是整个阿吾勒(又译阿乌尔)的喜事,故在孩子诞生的当天晚上(一说二三天内)便要举行庆贺礼,左邻右舍妇女纷纷携带“葵热木德克”(见面礼)前来道喜,祝婴儿长命百岁,并欢聚一起唱歌、跳舞。庆祝活动以前要举行3天,现在大都是1天。

猜你喜欢

  • 撒花

    蒙古语音译。源于波斯语。又译撒和、扫花。《元朝秘史》释为“人事”。(1)指馈赠礼物或宴请客人。《观堂集林》:“人事,犹云人情也”。“都城豪民每遇假日,必以酒食招致省宪僚吏翘杰出群者款之,名曰撒和”。把

  • 参领

    官名。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设,初名甲喇额真(满语汉译)。其制:每300人为1牛录,5牛录为1甲喇,统领官称甲喇额真,隶属于固山额真(汉名称都统)。后金天命五年(16

  • 江孜炮台

    西藏古迹。在西藏江孜县城的宗山上。清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藏族人民为抵抗入侵亚东、江孜的英国侵略军,据此抗击,炮台前崖筑有豪沟等防御工事。同年七月,被英侵略军炮火毁坏,今只有遗迹,现为全国重点文

  • 宁州

    渤海王国置。为安远府依郭州。州治故址今有人说在今黑龙江省与前苏联交界处之兴凯湖东岸或东北岸。辽灭渤海后,其民似未被迁住他地,后成为辽代女真的一部分(辽上京和东京道皆有宁州,均非此州移置)。

  • 海尼

    族名。哈尼族自称之一。参见“哈尼族”(1633页)。

  • 十二木卡姆

    维吾尔族民间古典音乐、舞蹈、诗歌汇编。经维吾尔族群众长期创作,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民族音乐、歌舞优点,于※叶尔羌汗国时期(1533—1680年)基本定型。流行于新疆各地。“木卡姆”维吾尔语音译,意为“大曲

  • 彭瑊

    五代时吉州土官。吉州(今江西吉安)庐陵赤石洞“蛮”人。吉州刺史※彭玕弟。后梁开平四年(910)六月,为吴水军指挥使敖骈围困于赤石,获楚兵救援,俘敖骈。归附楚,任溪州刺史。以当地土官统治者为基础,又联合

  • 渤海回民救国总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救国组织。1940年7月20日成立于河北省宁津县魏家庵(一说在南皮县习公楼村),时称“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王连芳任主任,刘震寰、丁溪野、曹奎等任各部部长,刘树仁为秘书长。下

  • 募迺银矿

    又名募莱银厂。明万历(1573—1620)间,由孟连长官司开设,在今澜沧江境。十八世纪初,曾兴盛三十余年。由于汉人移民络绎而至,乾隆(1736—1795)时期成为著名厂矿。孟连傣族土司从雍正七年(17

  • 忽达

    见“裴满达”(24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