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纪略
书名。广西龙州地方志。2卷。清黄誉撰。卷上分舆地、建置、贡赋、官职;卷下分选举、人物、艺文、灾祥、杂记等篇目。约作于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其中《杂记》一篇载有广西少数民族名称:伶、侗、蜑、徭、僮、俍、僚、山子、伢、侬、水、沙、俚、仡、佯、苗、大良,并云:“僮四、徭三、俍二、余仅得一。“为研究清初壮族史及广西民族成分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嘉庆八年(1803)刊本(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图书馆藏书)、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书)等。
书名。广西龙州地方志。2卷。清黄誉撰。卷上分舆地、建置、贡赋、官职;卷下分选举、人物、艺文、灾祥、杂记等篇目。约作于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其中《杂记》一篇载有广西少数民族名称:伶、侗、蜑、徭、僮、俍、僚、山子、伢、侬、水、沙、俚、仡、佯、苗、大良,并云:“僮四、徭三、俍二、余仅得一。“为研究清初壮族史及广西民族成分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嘉庆八年(1803)刊本(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图书馆藏书)、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书)等。
书名。又名《后藏志》,藏文名《娘曲琼》,全称《娘地上中下三区希有嘉言贤者之门》。作者多罗那他(1575—1634藏族),曾著有《印度佛教史》。此书系有关藏传佛教史之力作,专述后藏佛教史者以此书最为著称
内蒙古早期的林业公司。由科尔沁右翼前旗蒙古地方士绅阜德胜创办。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旗境内绰尔河上游索伦山中开始采伐木材。最初官办,阜德胜从部分蒙古人中筹资银1.6万两,遂以官商合办方式经营,招
书名。甘、宁、青地方史专著。近人慕寿祺(甘肃镇原人,字子介、号少堂)编撰。1936年成书,同年由兰州俊华印书馆刊行。共40卷。卷首3卷。正编32卷72章,章以年系月,以月系事,附编5卷。本书于西北甘、
见“应昌路”(1115页)。
书名。日本鸟居龙藏著。1903年出版。中译本由国立编译馆译。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507页(附照片约百张余)。内容除第一章旅行日记,翻译本删去外,其余共9章,包括苗族语言、体格、风俗、服装、芦
蒙古、藏等民族的传统奶食品之一。广泛流行于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牧区。制法:将酸奶倒入锅内煮沸,等温度下降后,倒入布袋过滤,挤出奶水,将布袋中的奶渣捏成小块,晾干即成。奶渣有酸味,故亦称酸奶渣。制
见“笔写契”(1883页)。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宁昌县(今辽宁阜新市东北)。蒙古亦乞列思部世居该地。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驸马唆郎(都)哥受封宁昌郡王。仁宗延祐五年(1318),置宁昌府。英宗至治二年(1322
金、元地方政区名。婆娑,一作婆速,清文献作博索,皆音近唐地名“泊汋”,疑因近泊汋城而得名。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20华里之九连城村古城(一作蒲石河口附近)。金初置统军司于此,天德二年(1150)改置总
藏族部落名。在唐古拉山南麓。为藏北“羌日六部”之一,归黑河宗管辖。1959年分黑河宗为黑河、安多二县,该部落大部分划归安多县,小部分归黑河县,该部领主历为噶厦政府。部落头人向由嘎加骨系(氏族)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