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人物>陈尧叟

陈尧叟

【生卒】:961—1017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唐夫。陈省华长子。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累官广南西路转运使,刻《集验方》于石,植树凿井。为交州国信使,却赠遗,免扰民。建言折变收市苎布,公私交济。充度支判官。真宗咸平四年,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诏同三司使议省烦冗文帐二十一万余道,减河北冗官七十五员。景德中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多立条约,著《监牧议》。大中祥符五年充枢密使。九年,以疾优拜右仆射、知河阳。卒谥文忠。有《请盟录》。


【生卒】:961——1017

字唐夫,尧佐兄。端拱进士,授光禄寺丞、直史馆,迁广南西路转运使,有善政。拜同知枢密院事。著《监牧议》,述马政之重要;预修国史。大中祥符五年(1012),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枢密使。九年(1016),以疾表求退位。卒,赠侍中,谥文忠。著有《请盟录》三集二十卷。


【生卒】:961—1017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唐夫。陈省华长子。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累官广南西路转运使,刻《集验方》于石,植树凿井。为交州国信使,却赠遗,免扰民。建言折变收市苎布,公私交济。充度支判官。真宗咸平四年,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诏同三司使议省烦冗文帐二十一万余道,减河北冗官七十五员。景德中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多立条约,著《监牧议》。大中祥符五年充枢密使。九年,以疾优拜右仆射、知河阳。卒谥文忠。有《请盟录》。


【生卒】:961——1017

字唐夫,尧佐兄。端拱进士,授光禄寺丞、直史馆,迁广南西路转运使,有善政。拜同知枢密院事。著《监牧议》,述马政之重要;预修国史。大中祥符五年(1012),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枢密使。九年(1016),以疾表求退位。卒,赠侍中,谥文忠。著有《请盟录》三集二十卷。


【生卒】:961—1017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唐夫。陈省华长子。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累官广南西路转运使,刻《集验方》于石,植树凿井。为交州国信使,却赠遗,免扰民。建言折变收市苎布,公私交济。充度支判官。真宗咸平四年,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诏同三司使议省烦冗文帐二十一万余道,减河北冗官七十五员。景德中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多立条约,著《监牧议》。大中祥符五年充枢密使。九年,以疾优拜右仆射、知河阳。卒谥文忠。有《请盟录》。


猜你喜欢

  • 柳仲郢

    【介绍】:唐京兆华原人,字谕蒙。柳公绰子。宪宗元和进士,为校书郎,迁谏议大夫。宣宗大中末累擢刑部尚书,封河东县男。懿宗咸通初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始官京兆,以严为治;出为河南尹,以宽为政。卒于镇。有《柳

  • 萨穆哈

    【生卒】:?—1704【介绍】:清满洲正黄旗人,吴雅氏。顺治十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康熙间,奉旨往谕吴三桂。既至,三桂谋反,萨穆哈乘驿马疾驰十一昼夜诣京告变,升光禄寺卿。历内阁学士、户部侍郎

  • 梁焘

    【生卒】:1034——1097字况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举进士。历编校秘阁书籍、检详枢密院五房文字等。元丰中,上书极论时政,推行新法,天下之民备受其害,出知宣州。哲宗立、召为工部郎中,迁太常少

  • 张维世

    【生卒】:?—1642【介绍】:明河南太康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任平阳知府,有能名。累官至右佥都御史,代陈新甲巡抚宣府,视事甫旬日,坐失防削籍遣戍,后释放还乡。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太康,佐知县拒守,城破

  • 许山

    【介绍】:清江苏常熟人,字山如,号青浮。官兵部员外郎。工画,每喜写秋蝶寒蝉,以寓不求于进之意。兼工诗。寿臻大耋。有《弃瓢集》。

  • 徐文靖

    【生卒】:1667——?字位山。安徽当涂人。五十七岁中举,后赐国子监学正。八十六岁试恩科,赐检讨。博学,通经史。著有《山河两戒考》、《管城硕记》、《周易拾遗》、《禹贡会笺》、《竹书统笺》。九十多岁卒。

  • 班勇

    【介绍】:东汉扶风安陵人,字宜僚。班超少子。有父风。安帝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班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后匈奴攻扰西域,勇任西域长史,击走匈奴伊蠡王。顺帝永建元年,发西域各族

  • 徐舫

    字方舟,桐庐(今属浙江)人。从学睦州诗派,自号“沧江散人”。有《瑶林》、《沧江》诗集。卒年六十八。【生卒】:1299—1366【介绍】:元明间浙江桐庐人,字方舟,自号沧江散人。幼轻侠,好击剑、走马、蹴

  • 邓传密

    【介绍】:清安徽怀宁人,字守之,号少白。邓石如子。工篆书,得家传,笔意沉稳,堪与父作并传。

  • 张从正

    【生卒】:约1156—1228【介绍】:金睢州考城人,字子和,号戴人。刘完素弟子。精于医。贯穿《难经》、《素问》之学,用药多寒凉,然起疾救死多取效。用汗、下、吐三法最精,后人称“攻下派”,为金元四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