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对句拗救

对句拗救

指在一联中,如果出句用了拗字,那么对句就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用相应的字加以补救。主要包括:①如果七言诗出句第一字该仄而用平、该平而用仄,则对句第一字相应的应分别以仄和平相救。如:韩偓《雨后月中玉堂闲坐》:“唯(应仄而平)对松篁听刻漏,更(应平而仄)无尘土翳虚空。”张祜《爱妾换马》之一:“乍(应平而仄)牵玉勒辞金栈,催(应仄而平)整花钿出绣闺。”②五言诗出句第一字,七言诗出句第三句该平而用仄,则五言诗对句第一字、七言诗对句第三字该仄而用平以相救。如:元稹《早归》:“远(应平而仄)山笼宿雾,高(应仄而平)树影朝晖。”许浑秋日早朝》:“井转辘(应平而仄)轳千树晓,门开阊(应仄而平)阖万山秋。”③在五言诗“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诗“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一联中,五言诗出句第三字,七言诗出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仄,则在对句相应的位置该仄而用平。如:韦应物《简卢陟》:“可怜白(应平而仄)雪曲,未遇知(应仄而平)音人。”王维酌酒与裴迪》:“草色全经细(应平而仄)雨湿,花枝欲动春(应仄而平)风寒。”④在五言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联中,五言诗出句第三字、七言诗出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仄,则在对句相同位置该仄而用平以相救。如杜甫《促织》:“促织甚(应平而仄)微细,哀音何(应仄而平)动人。”杜牧《南楼夜》:“歌声袅袅彻(应平而仄)清汉,月色娟娟当(应仄而平)翠楼。”

猜你喜欢

  • 司空表圣诗文集

    司空图撰。见《司空表圣诗集》条。

  • 当下

    立即,马上。居遁《偈颂》之五八:“母来寻见儿还见,当下回颜不作声。”

  • 唐诗精选三百首

    志超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1994年2月再版。28.1万字。本书在诸多“三百首”选本的基础上,精选唐诗三百余首,除重要名篇外,近半数为新选佳作。在作品上侧重于描写山河风光和真挚情感的

  • 牛后

    比喻从属于他人。《战国策·韩策一》记载:苏秦以约纵游说诸侯,他曾用谚语“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劝说韩国国君不要顺从秦国。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那能作牛后,更拟助洪基。”

  • 羁鸿

    征鸿。王昌龄《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 善生

    【介绍】:唐代诗僧。姓名、生卒年、籍贯、事迹均不详。《全唐诗》小传谓“贞元时僧”。善生有《送智光之南值雨》诗,称智光游“炎州”。《宋高僧传·慧能传》载,高宗时岭南有智光律师,若为同一人,则善生当为高宗

  • 长信秋词五首

    【介绍】:王昌龄作。诗题一作《长信怨》。据《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左曹越骑校尉班况之女,以才学入宫为婕妤,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作赋自伤,有“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之语。“

  • 普门

    佛教谓普摄一切众生的广大圆融的法门。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亦代指《法华经》。晁采《子夜歌》之十二:“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

  • 袁宏扇

    晋袁宏出任东阳郡守,谢安为他送行时以一扇相赠,袁宏以“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为答。事见《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后因以“袁宏扇”谓州郡地方长官施行惠政。罗隐《寄池州郑员外

  •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

    【介绍】:李商隐作。作者在弘农县尉任上时,因不满滥施酷虐政治而得罪上司,诗人呈此诗“乞假”,愤而辞职。前两句写在职低位卑的县尉任上履行镇压人民的职责,内心感愧;后两句转而羡慕被刖去双足的卞和,免遭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