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玄宗时人。《全唐诗》据《文苑英华》卷二七四录其《送安养阎主簿还竹寺》诗1首。
本指随天气湿燥变化而调整琴瑟的徽柱。后用以比喻善于随机应变。亦指技艺娴熟。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律比昆仑竹,音知燥湿弦。”
①不应,不该。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②不符合。李颀《别梁锽》:“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介绍】:韦应物作。见《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古时于大道旁设长亭,为休息或送别之处。李端《送张淑归觐叔父》:“日惨长亭暮,天高大泽闲。”
《伐檀》,《诗·魏风》篇名。诗序认为其诗乃讽刺无功者贪位受禄,君子不得仕进。后因以“伐檀人”指仕进不达而生活困苦者。白居易《读史五首》之二:“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介绍】:见封孟绅。
①寒冷状。韦应物《秋夜二首》之二:“霜露已凄凄,星汉复昭回。”②悲伤,凄惨。李贺《长平箭头歌》:“漆灰骨末丹水砂,凄凄古血生铜花。”黄滔《送翁拾遗》:“还家俄赴阙,别思肯凄凄。”③茂盛貌。罗隐《谒文宣
见“封禅文”。
【介绍】:杜甫乾元二年(759)秋在秦州(今甘肃天水)作。花门,回纥之别称。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曾借回纥兵以平乱,收复两京,回纥之功为多。但回纥剽悍难驯,久留必为患。故诗人对肃宗的一味依赖回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