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讲经文

讲经文

文体名。汉魏六朝以来,佛家多以“唱导”、“转读”等方式宣扬教义,弘广佛法。“转读”为自印度传来的讲经方式,其特点是抑扬其声以讽诵经文,“以哀婉为入神,用腾掷为轻举,致使淫音婉娈,娇弄颇繁”(《高僧传》卷一四),也就是以悦耳动听的声腔,吸引俗家子弟,并逐渐成为伎艺化的讲经。至隋唐时,仍沿袭此风并逐渐发展为新的讲经形式——俗讲。敦煌石室保存下来的讲经文,正是释氏佛门以大众化方式讲唱佛经的底本,它使往昔的讲经变为听众所容易接受的讲解和歌赞,而这些歌赞又必须是人们能歌能唱的曲调。讲经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经文,在讲经之前,先把要讲的经文唱出来,名为唱经,是由都讲担任的,以往讲经是这样,俗讲也如此。二是讲经,把唱出来的经文加以阐释,依据旧的注疏义记,再结合当时社会风尚、人情世态,以引起听众的兴趣,灌输更多的佛教思想。就形式与方法而言,仍袭用道安的科分方法,即把讲经分为“序分、正宗、流通”三部分。三是唱词,包括新歌、俗曲和诗词,有五言诗、六言诗(或称为词)、七言诗和三三七言的俗曲,某些唱段上还注有“断”、“平”、“侧”、“平侧”等字样,表示有一定约束力的独特唱法,这是讲经文里最重要的部分,有了它才能把讲经变成俗讲,才能把佛经的宣传大众化。所以,讲经文的体制和变文一样,都是散韵结合、说唱兼行,但是,变文不引原经文,而讲经文在讲说之前则必须引原经文,然后逐段、逐句或逐字地发挥演绎,故讲经文的讲说开头往往标有“经云”、“经曰”。唱词的结句又以“催经”的套语,“××××唱将来”作结。至于讲经文的内容都是依据佛教经典宣扬佛法的弘大无边,教义的深邃莫测,人生变化无常,以及皈依佛门的真谛,如《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

猜你喜欢

  • 嬴氏

    指秦国或秦王朝。亦指秦始皇。贾岛《听乐山人弹易水》:“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

  •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介绍】:苏頲作。安乐公主,中宗最幼女。豪门夜宴,极尽奢华,若著力铺陈,未免繁缛之嫌,故作者以天上之景映衬人间华观,两两比照,能得笔简意浓之趣。前人但以“高华秀赡”视之,失之偏颇。

  • 陆象先

    【介绍】:见陆景初。

  • 二皇甫集

    合集。一名《大历二皇甫诗集》。唐皇甫冉、皇甫曾著。明刘成德编。八卷。此书录皇甫冉诗七卷,皇甫曾诗一卷。编次、篇数已非原集旧貌。有正德十三年(1518)刘成德刻本、《四库全书》本。

  • 佛垅寺

    寺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鲍溶《寄天台准公》:“赤城桥东见月夜,佛垅寺边行月僧。”

  • 步虚词

    ①道士唱经礼赞之词。王建《赠王处士》:“道士写将行气法,家童授与步虚词。”②乐府杂曲歌名。本为道家描述众仙缥缈升举之曲。白居易《江上吟元八绝句》:“大江深处月明时,一夜吟君小律诗。应有水仙潜出听,翻将

  • 卢求

    【介绍】: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宰相卢携之父,李翱之婿。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宣宗时,西川节度使白敏中辟为从事,仕终刺史。《全唐诗》录其诗1首。

  • 曲江二首

    【介绍】:杜甫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时任左拾遗。二诗借写暮春游曲江所见荒凉景象,抒发了内心的抑郁苦闷,看似伤春,实感人事。王嗣奭:“(二诗)以忧愤而托之行乐者也。二首一意联贯,前言‘万点愁人’,后

  • 孟东野

    【介绍】:见孟郊。

  •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介绍】:刘禹锡作。见《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