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邈真赞

邈真赞

文体名。“邈”通“描”,“真”谓肖像。义即称颂人物画像的赞词,故又称“邈影赞”、“邈生赞”、“写真赞”、“图真赞”、“真仪赞”,若敷有彩色,则称彩真赞。敦煌邈真画一般分为上下两栏,上栏绘佛或变相图,下栏竖分三格,左右两格分画菩萨像和画像主,中间一格书写邈真赞,自左至右逐行排列,作为画像的说明和补充。但是,作者或读者也把它单独抄录,形成脱离画像而独立存在的文学作品。敦煌莫高窟出土的邈真赞都是八至十一世纪的作品,绝大多数为离图单行抄件,约九十余篇,分别见于S390、5405、P3720、4660等二十多种写本。邈真赞的产生,历史悠久。《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记载扬雄“即充国图画而颂之”。颜师古注云:“即,就也,于画侧而书颂也。”实即人物画像赞。敦煌邈真赞包括标题、撰者、正文和后款四部分:(1)标题,主要在显示赞主的身分、职务、勋授等,可以随意加长。(2)撰者具名同样要详列撰者的职位头衔,由于撰者的显赫名望,能得到他的称美,自然会给赞主及其家属平添一层殊荣。(3)正文句式有两种:齐言赞体,主要为四言韵语,或在中间、末尾变换六、七言句式;杂言赞体,多由序赞合组而成,序多为骈文赋体,赞或齐言,或夹杂五、六、七言句。由于押韵的需要,两种赞体皆用偶句,少者八句,多者可达六十八句。(4)后款,在正文之后,另行书写,主要记载题赞时间和抄写者姓名。敦煌邈真赞是以赞主为对象,通过优美的文辞对其立身行世,功业勋绩作客观评价,属纪实文学,其叙事概括,要而不烦,有颂有悼,迭宕起伏,同时音韵沉郁,易于吟咏。不过,有些邈真赞为了称颂死者,不惜溢美扬善、堆砌辞藻,难免陷入陈陈相因、套用习语的境地,其文学性相对减弱。

猜你喜欢

  • 龙门寺

    寺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后魏熙平年间建。唐时为游览胜地。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一:“经年不到龙门寺,今夜何人知我情。”

  • 偏露

    指丧父。谓失去荫庇保护。孟浩然《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

  • 宜春苑

    古代苑囿名。秦时在宜春宫东侧。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曲江池一带。汉代称宜春下苑。温庭筠《杨柳枝》之一:“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 沈子文

    【介绍】:见沈彬。

  • 子夜冬歌

    【介绍】:薛曜作。此诗写寒冬夜景,并由草木凋零联想到人之衰老,由此而发出怎样才能长生不老的感叹。前两句写景,景中有情,后两句写情,情中有景。

  • 纥那曲二首

    【介绍】:刘禹锡作。明杨慎言:“《阿那》、《纥那》皆当时曲名。……《阿那》皆叶上声,《纥那》皆叶平声,此又随方音而转也。”(《艺林伐山》卷二〇)此诗是刘禹锡利用乐府民歌而创作新词的典范之作。是借乐府之

  • 鹦鹉

    【介绍】:罗隐作。三国名士祢衡因恃才傲物不容于曹操、刘表,被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曾赋《鹦鹉赋》,借以抒发寄人篱下的处境和忧谗畏讥的心情。罗隐屡困科场,半生潦倒,五十五岁投奔杭州刺史钱镠,才有了安身之地

  • 鱼鱼雅雅

    雅,同“鸦”。鱼行成贯,鸦行成阵,故以“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貌。韩愈《元和圣德诗》:“驾龙十二,鱼鱼雅雅。”

  • 苏冕

    【生卒】:?—805【介绍】:唐代史学家。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生卒年不详。贞元三年(787)官京兆士曹参军。坐贬吉州司户参军。有向德宗称冕才者,德宗重追冕,然亦不用之。贞元十九年(803)进所撰《

  • 东山妓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载:谢安隐居东山时,多养女妓,每出游,必携以从,纵心事外,疏略常节。后因以“东山妓”为蓄妓之典。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亦用为咏王公贵臣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