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之七:“终须杀尽缘边敌,四面通同掩大荒。”
梳成丫形的发髻。李商隐《柳枝五首》序:“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
【介绍】:唐代诗人。字中护。京兆三原(今属陕西)人。生卒年不详。排行二十八。元和二年(807)进士及第。三年(808),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历监察御史等,迁司勋员外郎。十二年(817),充彰义军节
【介绍】:沈佺期作。少林寺,在今河南登封西,少室山北麓。诗写少林景致,其玲珑剔透处似六朝,其浑融遒美处似盛唐,唐诗发展轨迹,于此得之。
《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后以“贻厥”代指子孙。韩愈《寄卢仝》:“苗裔当蒙十世宥,岂谓贻厥无基址。”
汉长门宫。武帝曾将失宠的陈皇后置于此。司马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事见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和《汉书·孝武陈皇后传》。后用以指冷宫。岑参《长门怨》:“君王嫌妾妒,闭妾在长门。”李端《妾薄命》:
①指诗文的节奏。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吾将譟礼乐,声调摩清新。”②指汉字字音的高低升降。古代汉语一般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上、去、入为仄声,与平声相对。古人作诗,是严格讲求声调的对应的。
见“随车雨”。
指高雅的诗文。齐己《对雪寄荆幕知己》:“郢唱转高谁敢和,巴歌相顾自销声。”参见“郢曲”。
【介绍】:李白作于乾元二年(759)长流夜郎途中。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重庆东部和湖北西部交界处。此诗写在三峡流放途中的悲怆情感。前四句写峡中逆水而上的艰难行程,如登巫山而上青天。后四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