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义仓

义仓

隋、唐时为储粮备荒而在民间设置的粮仓。因“义仓”设于当地村社,故又称“社仓”。北齐始征义租,于州县设仓储存。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度支尚书长孙平的建议,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共立义仓, 藏储粟麦。义仓委社司登记管理,若遇荒年,即以此谷自赈。开皇十五年,朝廷借口义仓管理不善,首先规定西北边境诸州应交义仓的粮食转运州仓储存。次年,又将西北边地的义仓改为州县官办。以后又诏义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义仓遂失去原来农民防灾自救的性质,而转变为加在农民身上的额外负担。唐初将义仓纳粟办法改为按垦田数亩纳二升,唐高宗又改为按户交粟,完全成为一种赋税。中唐以后,终于演变为国家固定的地税,纳入两税之中。义仓所贮除备荒年赈济外,官府也可以随意支用。清代在市镇设义仓,乡村置社仓,成为官府及土豪榨取农民的工具。

猜你喜欢

  • 禹会塗山

    传说禹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在塗山(今安徽蚌埠市西淮河东岸)召集的夏、夷各部落首领的大会。据《左传》记载,参加大会的部落首领有上万人,并且在会上都以玉帛向禹朝贡,行臣服礼节。这次大会被

  • 郑成功抗清

    郑成功系郑芝龙之子。郑芝龙降清,郑成功苦劝不听,遂率部拒降,在广东南澳招兵买马,组织义军,坚持抗清斗争。先奉隆武,后奉永历年号。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郑成功从南澳出兵,两三年间,接连攻占了同安、海

  • 士家制度

    魏晋南朝时期的军事制度。士家即士兵之家,其户籍立为军籍,不属郡县政府管理。士家集中居住在固定地区,统治者用军事体制管理其生产和生活,在士家制度束缚下,士家既要当兵又要屯田。士家子弟要终身当兵,世代当兵

  • 四帐皇族

    辽朝四个宗室贵族集团。又称皇族四房或一帐三房。阿保机的后裔九代(九帐)皇族,地位最尊,为横帐;阿保机的伯父岩木之后裔,为孟父房;叔释鲁的后裔,称仲父房;诸弟刺葛、迭剌、寅底石、安端及苏的后裔,为季父房

  • 俄法洋款合同

    一称“四厘借款合同”。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对日赔款向俄法两国借债。1895年7月6日(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四日)清政府与俄法签订《俄法洋款合同》,借款四亿法郎,约合白银一亿两,九四又四分之一

  • 刘瑾专权

    武宗时,宦官刘瑾以及马有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皆得宠,人称“八虎”。其中刘瑾以内官太监,总督团营,又掌司礼监,权擅天下,威福任情。他的党羽布满朝堂,内阁大学士焦芳、曹元等都是他

  • 淳熙客户逃移法

    南宋孝宗时处置客户逃移的专法。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宋廷采纳夔州路转运司建言,下令除将皇祐以来适用于施(今湖北恩施)、黔(今四川彭水)二州的客户逃移专法扩大施行于夔(今四川奉节)、忠(今四川忠县

  • 回回国子监

    元代中央教育机构名,掌亦思替非文字(一些学者认为,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字)教育。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八月,置回回国子学。至仁宗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四月,复置回回国子监,其生员,多充回回

  • 卫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以原商都周围地区封予周武王弟康叔,建立卫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康叔在受封时,分到了以从事手工业为主的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

  • 布衣将相

    史家对汉初将相出身的概括。西汉初年,刘邦的部下除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外,多来自下层社会。如萧何原为沛县主吏掾;曹参原为沛县狱掾;陈平幼年家贫,用席做门户;周勃以编织养蚕用的苇箔为生,并经常给办丧事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