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唐律

唐律

唐代法典的总称。唐与隋一样,律、令(对各种制度所做的具体规定)、格(对律令所做的补充和修改)、式(各种行政法规)并行,以律为主。唐主要有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和开元律。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诏裴寂、殷开山等以隋开皇律为准,增删损益,更撰律令。武德七年成,颁行天下。是为武德律。贞观时,太宗命房玄龄、长孙无忌再加修定。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颁新格于天下,是为贞观律。后,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等又进一步修改,成律十二卷,令三十卷,式四十卷,分格二部,有关官署曹司规定者为留司格;有关全国者为散颁格。散颁格下至州县,留司格为各有关部门使用。新律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是为永徽律。永徽三年五月,高宗因律文没有统一的解释,执行起来没有凭准,乃下诏修定疏议。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等奉命撰修,成书三十卷。全书以律文为经,按律十二篇的顺序,对五百零二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铨解和疏释,并设置问答,辨异析疑,且在解释律文的同时,叙其源流,发挥其微义,补充其未周未备,大大丰富了律文的内容。永徽四年颁行天下,具有法律效力。《唐律疏议》撰定后,历经高宗、武后、中宗、玄宗等朝,做过一些修改,但大多限于个别内容的增改和个别文字的修订,没有多大实质性的变化。《唐律疏议》不仅是对唐律的注释,而且是与律并行的唐代国家法典之一。唐代的律、令、格、式荡然无存,唯留《唐律疏议》于世,故更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 紫微省

    官署名。即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紫微省,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复旧称。参见“中书省”。

  • 完璧归赵

    战国晚期,赵国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楚国和氏璧。秦昭王听说,派人致赵王信,愿以十五城交换玉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怕给了璧、得不到城。宦者缪贤乃向赵王推荐其

  • 四厘借款合同

    见“俄法洋款合同”。

  • 四镇之乱

    唐德宗时四个方镇的叛乱。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魏博镇(治今河北大名东)田承嗣死,其侄田悦承袭节度使之职,代宗欣然同意。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上表德宗

  • 增阿暂章

    见“中俄奉天交地暂且章程”。

  • 景定公田

    南宋理宗时强买民田以扩大“公田”的历史事件。理宗即位后,官僚贵势之家疯狂兼并土地,国家财政日绌。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知临安府刘良贵、浙西转运使吴势卿和殿中侍御史陈尧道等,迎合权相贾似道之意,建

  • 红灯照

    一名红灯罩。义和团运动中北方女青年的反帝组织。义和团兴起后,妇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加入了反帝斗争的行列。老年妇女组织叫黑灯照,成年妇女组织叫蓝灯照,孀妇组织叫青灯照。青年妇女的红灯照人数最多,参加者

  • 中统元宝交钞

    元代纸币名。简称中统宝钞、中统钞。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十月开始印行。面值分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贯文省、二贯文省十等。法定以银为本,钞二贯同白银一两。

  • 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维护门阀地主特权利益的制度。“门阀”或“阀阅”系指地主阶级的上层。凡累世显贵之家即称为门阀世族地主,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享有特权。门阀地主由汉末豪族大姓发展演变而成。曹丕称帝后

  • 南阳保卫战

    唐军保卫南阳(今河南南阳),抗击安史叛军的战役。南阳地处中原与江汉之间,为江汉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安史叛军占领中原之后,江、淮财富不得不经由长江、汉水运抵洋川(今陕西洋县),再输入关中。这条运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