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回纥汗国

回纥汗国

回纥人是古代丁零人的后裔,西汉时丁零人居住在匈奴北部,受匈奴统治。南北朝时称高车,亦称铁勒或疏勒。回纥为铁勒之一部,居于今蒙古色楞格河流域一带。是一游牧部落。隋末唐初,回纥渐强,不满于突厥的奴役,与仆骨、同罗、拔野古等部组成联盟,共同反抗突厥,遂总称回纥。贞观初年,回纥与薛延陀进攻东突厥,对唐战胜东突厥起了很大作用。东突厥灭亡后,漠北以回纥和薛延陀为最强。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回纥配合唐军打败薛延陀,成为漠北唯一强部,为铁勒部落联盟首领。公元647年以后,其酋长吐迷度领唐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名号,隶属于唐王朝。但在其内部,却自称可汗,仿突厥制度,设立官属。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回纥怀仁可汗攻杀突厥最后一个统治者白眉可汗,在突厥故地建立回纥汗国,仍以突厥汗国的中心乌德健山为根据地,其疆域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控大漠。安史之乱后,回纥曾两次助唐平叛,并与唐和亲,其首领曾受唐王朝册封。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回纥使臣请改“纥”为“鹘”。此后又常助唐朝抵御吐蕃。九世纪初,其西边属部黠戛斯在叶尼塞河上游兴起,反抗回纥压迫,斗争二十余年。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纥内部纷争,回纥将军句录莫贺引黠戛斯十万骑来攻,杀宰相及可汗,回纥汗国从此灭亡。共存近百年。回纥汗国灭亡后,其部四散,一支南下内蒙古地区,一支奔河西走廊,一支奔吐鲁番一带,一支奔巴尔喀什湖南一带。

猜你喜欢

  • 宣政院

    元代中央官署名。执掌全国佛教事务以及吐蕃地区军政。初名总制院,始置于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由国师八思巴兼领。至元二十五年,因其所掌吐蕃之地军民财赋事关重要,遂据唐代于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之例,改总

  • 吴(孙吴)

    三国之一。东汉末年,孙策率兵渡江进取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俗称此段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占有江东六郡之地。孙策死后,弟孙权继为首领,不断向南扩展势力,占据了今广东、福建和湖南大部分

  • 镇江之战

    鸦片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1842年7月(道光二十二年六月)英军逼近镇江,清参赞大臣齐慎和湖北提督刘允孝率军防守城外,副都统海龄(满族)率驻防旗兵千人及绿营兵六百人据守城内。7月21日(六月十四日)在

  • 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各诸候国在封建兼并战争中所采取的一种外交和军事斗争策略。据《韩非子·五蠹》篇记载,所谓“纵”,即会集众多的弱国以攻打一个强国;所谓“横”,即侍奉一个强国以攻打众多的弱国。《淮南子·览冥训》篇高

  • 答失蛮

    元朝人对伊斯兰教士的通称,其教徒称木速蛮(即阿拉伯语之穆斯林)。大部分来自中亚和波斯地区。蒙古统治者采取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答失蛮和释、道、也里可温等一样受到优待。蒙元时期入居中国境内的伊斯兰教徒很多

  • 布连斯奇条约

    清雍正时中俄双方签订的关于中俄中段边界划分的初步协定。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中经恰克图附近的楚库河(赤奎河),西迄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西北角的沙毕纳伊岭(即沙宾达巴哈)的边界走向,中间树立界碑,以南属

  • 林爽文起义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年间台湾人民起义。林爽文是台湾彰化县天地会首领。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林爽文利用天地会组织发动起义。起义军攻下彰化后,林爽文自称顺天盟主大元帅,不久又攻克诸

  • 通惠河

    河名。元代大运河的一部分。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由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凿。上自大都(今北京)西北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水。西折南转,经双塔、榆河,引一亩、玉泉诸水(在今北京昌平境内),经大都西门入

  • 北朝

    时代名。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的一百七十年间,大致以江淮为界,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后人将此间江淮以南各王朝总称为南朝,江淮以北各王朝总称为北朝。北朝从公元439年北魏消

  • 曹州之战

    1865年 (同治四年)捻军围歼清军僧格林沁部的战役。天京陷落后,捻军与太平军结合,共推遵王赖文光为统率,坚持反清斗争。5月18日(四月二十四日)捻军在山东曹州(今荷泽)西北高楼寨集中精锐设伏,诱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