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大刀会

大刀会

清末民间秘密结社之一。1894年(光绪二十年)山东曹县刘士端组织大刀会反抗洋教,影响及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方。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江苏砀山(今属安徽)刘隄头村教民抢割平民庞山麦子,双方发生械斗。当地大刀会千余人起而焚毁该村教堂。相邻的宿迁、铜山等县大刀会闻讯声援,毁单、丰等县教堂二十余处。刘士端派单县大刀会千余人前往助战,行至苏鲁交界马良集,捣毁当地官署,焚毁教堂。清政府在德、法公使威逼下,命令鲁苏两省“会剿”,单县县令率军于7月30日(六月二十日)包围马良集,会众反抗,被杀百余人。不久,山东新任臬司毓贤疯狂屠杀大刀会众二千余人,刘士端被捕遇害。余部转入地下。次年,大刀会众杀巨野德国传教士二人,各县大刀会复起响应,掀起反洋教斗争。这些斗争构成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前奏。大刀会曾发动过反封建压迫斗争,亦曾被地主阶级利用镇压过农民起义,后渐衰落。

猜你喜欢

  • 中英烟台条约

    简称《烟台条约》或《芝罘条约》,又称《滇案条约》或《中英会议条款》。英国借口马嘉理事件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13日(光绪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由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签于烟台

  • 同仇会

    华兴会联络会党的外围组织。1904年(光绪三十年)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后,为准备武装起义,重视联络会党,负责人黄兴、刘揆一专程赴湘潭,争取了湖南哥老会首领马福益的合作,设立同仇会。会内仿照日本将、佐、尉的

  • 捐纳

    清朝公开卖官鬻爵的一项制度。清代选官主要靠科举,另有捐纳为其补充。地主分子通过捐钱、捐米,现任官可以提级;降职、革职官可以复职;候补官可以优先选用;没有官职的可以取得官职。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

  • 韩原之战

    春秋时期秦晋间的一场战争。晋惠公未即位前,为换取秦穆公答应派兵护送自己回国,曾许诺割让黄河以外的五个城邑给秦国,但事后反悔。晋惠公四年,国内发生饥荒,曾请求秦国输入粮食,秦国慷慨地答应了,但第二年秦国

  • 六条问事

    汉制,州设刺史,颁行六条诏书以考察郡国官吏。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刺史每年八月巡行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国守相二千石:一、强宗豪右,田宅踰制,凌弱暴寡。二、倍(背)公向

  • 王长寿起义

    宋真宗时京畿爆发的一次士兵与农民的起义。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逃亡士兵王长寿聚众起义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转战至澶(今河南濮阳)、濮(今山东鄄城北)、曹(今河南曹县西北)等州间。众至五千余人

  • 延祐经理

    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年—1320年)政府在江南地区对田亩的查核与对租税钱粮的理算。当时,江南地主豪强、寺观僧道以及蒙古贵族,采用种种手段,大量隐瞒田产,逃避赋税,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延

  • 廓尔喀侵藏

    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时期,廓尔喀(今尼泊尔)统治者在英国指使下,与西藏上层大农奴主勾结,于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五十六年两次入侵西藏。廓尔喀侵略军大掠后藏日喀则等地,但都被清朝

  • 契丹大字

    契丹族本无文字,惟刻木为信。阿保机称帝建国后,于神册五年(公元920年)正月命耶律突吕不等人,以汉字隶书之半增损之,拼读契丹语,创制多音符方块文字数千,于当年九月颁行。与汉字并用。后世称之为契丹大字。

  • 建炎复辟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南宋扈从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逼迫赵构禅位于三岁幼子赵旉后,以隆祐太后垂帘决事,大肆屠杀朝臣,企图独擅朝政,引起朝野上下强烈反对。七月,苗、刘兵败伏诛。赵旉旋以惊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