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帝后党争

帝后党争

清末以光绪皇帝载湉为代表的帝党与以慈禧太后那拉氏为代表的后党之间的斗争。清统治集团内部帝、后两党的矛盾由来已久。1874年(同治十三年)同治帝死后,那拉氏立自己的侄子、外甥、四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第二次垂帘听政。1889年(光绪十五年)载湉“亲政”,那拉氏宣布“撤帘归政”。载湉虽然“亲政”,但实际大权仍操在那拉氏手中。朝中许多官僚从个人或集团利益出发,分别集结于载湉或那拉氏周围。帝党的核心人物是光绪皇帝的师傅、户部尚书翁同龢,此外还有孙家鼐、志锐、文廷式、汪鸣銮、长麟、张謇等文职官僚,执掌着发布上谕的权力。后党主要成员有荣禄、刚毅、孙毓汶、徐用仪等掌握中央及地方军政实权的大官僚,宫内则有总管太监李莲英。中日甲午战争中,帝党主战,希图侥幸取胜,以削弱后党势力,后党主和,力图保存实力。结果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帝党从救亡和争权出发,逐渐倾向维新,与维新派结合,发动百日维新。6月11日(四月二十三日)载湉下“明定国是”诏, 6月15日(四月二十七日)那拉氏首先迫令载湉将翁同龢开缺回籍,派荣禄任直隶总督,节制北洋各军。9月4日(七月十九日)载湉下令将阻格礼部主事王照上书的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等六堂官革职。9月5日(七月二十日)又委任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四位维新人士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后党密谋反扑。维新派建议载湉借助新建陆军督办袁世凯保护新政。9月21日(八月六日)那拉氏发动政变,幽禁载湉,捕杀谭嗣同等六人,其他维新派人士、帝党官僚亦均遭监禁、充军或罢逐,那拉氏再次“垂帘听政”。至此帝后两党之间的争斗,以那拉氏独揽一切军政大权而告终。

猜你喜欢

  • 胡蓝之狱

    明代的两次党狱,即胡惟庸之狱与蓝玉之狱。参见“胡惟庸之狱”、“蓝玉之狱”。

  • 张仪误楚

    战国时秦相张仪欺骗楚怀王,拆散齐楚联盟的事件。战国时,齐、楚二国为了对抗强秦,曾结成联盟。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想要讨伐齐国,忧虑齐、楚的联盟,于是宣称张仪免去秦的相位,派张仪入楚,劝

  • 哀宗图存

    金朝末代皇帝挽救危亡的尝试。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十二月,哀宗完颜守绪即位后,为挽救金朝濒临灭亡的局势,乃改变先帝宣宗时一些内外政策,贬斥奸臣蒲察合住、完颜守纯、高汝砺等,任用抗蒙有功的赤盏合喜、

  • 世袭领兵制

    孙吴政权为维护世家大族特权利益,允许将领握有私兵,并且还不断将士兵赐给将领,以换取支持。诸将领皆世袭,父死子代,兄死弟代。士兵与将领具有特殊隶属关系。士兵视将领为主人,将领视士兵为私属。故在孙吴,将领

  • 冯嫽三使乌孙

    乌孙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起初在祁连、敦煌间生息,后受匈奴压迫西迁至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都赤谷城(今苏联伊什提克附近),武帝为联系乌孙以制匈奴,曾派张骞出使西域至乌孙,又曾先后使江都王刘建女刘细君及

  • 北南大王院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原为契丹迭刺部夷离堇。天赞元年(公元922年),太祖以迭刺部势强难制而析为北院、南院,分置夷离堇。太宗时升北、南院夷离堇为王,因设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分置大王、知大王事及都统军司、

  • 牛录

    女真族早期组织。早期女真族出兵作战或狩猎时,按家族村寨组织队伍,每十人为一牛录,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设

  • 十六国之一。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升龙元年(公元407年)赫连勃勃脱离后秦统治,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大夏政权,建都统万(今陕西横山)。昌武元年(公元418年)十一月,赫连勃勃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又

  • 郾城大捷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顺昌(今安徽阜阳)大捷后,岳飞率师自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出发,大举北伐,分路出击,连续收复颍昌(今河南许昌东)、陈州(今河南淮阳)、郑州、洛阳、永安军(今

  • 马陵之战

    战国中期齐魏二国在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今河南范县西南)进行的著名战役。魏惠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4年),魏将庞涓攻韩,韩向齐求救。次年,齐威王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前往救韩,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