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方腊起义

方腊起义

北宋末年两浙地区爆发的农民起义。徽宗时,统治阶级奢靡无度,横征暴敛,加以辽、夏岁币贡输及“花石纲”的骚扰,致使江浙劳动人民生活陷入绝境。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又名方十三)遂利用秘密流行于当地的摩尼教组织贫苦农民和“私贩茶盐之人”数万,于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秋,在县境帮源峒誓师,以“诛朱勔”为号召,发动起义。腊自称“圣公”,建年号永乐,设置百官将帅,建立政权。十二月,首战息坑(今浙江淳安境)告捷,继取县城。后分兵连续攻克睦(今浙江建德梅城)、歙(今安徽歙县)、婺(今浙江金华)、衢(今浙江衢县)、处 (今浙江丽水)、杭(今浙江杭州)等六州六十余县。并一度攻至秀州(今浙江嘉兴)、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区,队伍迅速发展到近百万人。各地人民纷纷响应。教徒朱言、吴邦在兰溪(今浙江兰溪), 仇道人(裘日新)在剡县(今浙江嵊县),陈十四在方岩山(今浙江温岭县境),吕师囊在台州仙居(浙江今县),石生在苏州(今江苏苏州),陆行儿在归安(今浙江湖州),霍成富、陈箍桶在处州,也各树起方腊义旗。宣和三年正月,宋朝一面下令撤销应奉局、“花石纲”,罢黜朱勔等人,一面派童贯率秦晋番汉大军十五万渡江镇压。二月,起义军二十万人撤出杭州。四月,退守帮源源峒,与官军激战,七万义军壮烈牺牲。方腊被俘, 就义于开封。其他各支起义军在吕师囊等人领导下继续坚持战斗,至宣和四年三月也被镇压下去。

猜你喜欢

  • 黄池之会

    春秋末年吴为称霸中原召集中原诸侯举行的盟会。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在战败齐国,威服鲁、卫等诸侯的基础上,会晋、鲁二国国君及周卿士单平公于黄池(今河南封丘)。会上,晋、吴二国争做盟主、相持不决。这时,

  • 海都之乱

    元世祖忽必烈与元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蒙古诸王海都发动的武装叛乱。海都系窝阔台之孙,合失之子。蒙哥即大汗位后,镇压了窝阔台后王的反抗,海都心怀不满。蒙哥死,海都支持阿里不哥,对抗忽必烈。阿里不哥败降,海都

  • 镇南关起义

    清末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钦廉防城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派黄明堂为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都督,与王和顺、关人甫等到广西边境活动,准备发动起义。12月2日(十月二十七日)黄明堂率乡

  • 废王立武

    唐高宗废皇后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参见“武周代唐”。

  • 捐纳

    清朝公开卖官鬻爵的一项制度。清代选官主要靠科举,另有捐纳为其补充。地主分子通过捐钱、捐米,现任官可以提级;降职、革职官可以复职;候补官可以优先选用;没有官职的可以取得官职。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

  • 耿恭守疏勒

    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窦固、耿忠率部出酒泉塞,击败匈奴, 占领伊吾(今新疆哈密),设宜禾都尉,驻军屯田。永平十七年,恢复西域都护府及戊己校尉。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耿恭为戊己校尉,驻

  • 大惕隐司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太祖始置。掌皇族政教风化等事务。设惕隐(或译梯里己)总其事。其下有知惕隐司事、惕隐司事、惕隐都监等官。

  • 西城括田所

    又称城西括田所,简称括田所。北宋徽宗时掌管括刷“公田”的专设机构。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置,先后由宦者杨戬、李彦主持,陆续在京西、京东、河北、淮南、京畿各地括刷大量民田及荒地入官,更税为租或增立官

  • 马陵之战

    战国中期齐魏二国在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今河南范县西南)进行的著名战役。魏惠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4年),魏将庞涓攻韩,韩向齐求救。次年,齐威王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前往救韩,直

  • 元嘉之治

    刘宋文帝元嘉年间的小康局面。东晋末年农民起义,打击了世族高门腐朽统治。刘裕称帝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进行政治和经济诸方面改革。刘裕死后,其三子刘义隆继位,改元元嘉,是为文帝。文帝继承父业,整顿吏治,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