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方腊起义

方腊起义

北宋末年两浙地区爆发的农民起义。徽宗时,统治阶级奢靡无度,横征暴敛,加以辽、夏岁币贡输及“花石纲”的骚扰,致使江浙劳动人民生活陷入绝境。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又名方十三)遂利用秘密流行于当地的摩尼教组织贫苦农民和“私贩茶盐之人”数万,于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秋,在县境帮源峒誓师,以“诛朱勔”为号召,发动起义。腊自称“圣公”,建年号永乐,设置百官将帅,建立政权。十二月,首战息坑(今浙江淳安境)告捷,继取县城。后分兵连续攻克睦(今浙江建德梅城)、歙(今安徽歙县)、婺(今浙江金华)、衢(今浙江衢县)、处 (今浙江丽水)、杭(今浙江杭州)等六州六十余县。并一度攻至秀州(今浙江嘉兴)、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区,队伍迅速发展到近百万人。各地人民纷纷响应。教徒朱言、吴邦在兰溪(今浙江兰溪), 仇道人(裘日新)在剡县(今浙江嵊县),陈十四在方岩山(今浙江温岭县境),吕师囊在台州仙居(浙江今县),石生在苏州(今江苏苏州),陆行儿在归安(今浙江湖州),霍成富、陈箍桶在处州,也各树起方腊义旗。宣和三年正月,宋朝一面下令撤销应奉局、“花石纲”,罢黜朱勔等人,一面派童贯率秦晋番汉大军十五万渡江镇压。二月,起义军二十万人撤出杭州。四月,退守帮源源峒,与官军激战,七万义军壮烈牺牲。方腊被俘, 就义于开封。其他各支起义军在吕师囊等人领导下继续坚持战斗,至宣和四年三月也被镇压下去。

猜你喜欢

  • 祺祥政变

    见“辛酉政变”。

  • 嘉定和议

    南宋理宗时与金订立的屈辱和议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史弥远秉承金国之意,剖棺取出韩仛胄首,并苏师旦首, 送至金国求和,双方遂订立和议:(一)改原来金宋为叔侄之国作伯侄之国; (二)改岁币数为银绢三

  • 癸卯学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联衔奏准颁布各级各类学堂章程,包括《学务纲要》、《大学堂章程》附《通儒院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初等小学堂章程》、

  • 灵宝会战

    唐军与安禄山叛军进行的一场会战。安禄山攻陷洛阳之后,自称皇帝,遣兵西取潼关。玄宗令哥舒翰带病前讨安禄山。哥舒翰临时凑集十余万军队,屯驻潼关,意欲据守,以保关中安全。玄宗和宰相杨国忠疑哥舒翰按兵不进,别

  • 永贞革新

    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的革新运动。唐代后期,贪官污吏横行,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唐王朝统治岌岌可危。为了拯救唐政府的危机,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统治集团内的一些人相继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永贞

  • 燕国禅让

    战国中期燕国统治集团效法“禅让”的政治事件。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 燕王哙因受禅让说的蛊惑,乃效法尧、舜,把王位让给相国子之,自己反为臣,自三百石俸禄以上官吏皆由子之任免。子之当了三年国王,

  • 苗刘之变

    南宋初年扈从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的一次政变。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扈从统制苗傅与刘正彦以奸臣王渊居要职,内侍康履、蓝珪得宠跋扈,诸将功大不能获赏,对高宗赵构不满,在临安发动政变,杀王渊及康履

  • 刘二祖起义

    金末鲁南红袄军起义。崇庆元年(公元1212年),泰安(今山东泰安)人刘二祖聚集当地农民起义,转战于淄(今山东淄博)、沂(今山东临沂)二州,以沂蒙山为依托,坚持抗金。其女刘小姐也率众参加战斗,众至数万。

  • 藏印议订附约

    见“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 司礼监

    明代宦官机构。在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权势最重。设有提督太监一人,管理皇城内的礼仪、刑名以及大小宦官;掌印太监一人,掌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太监若干人,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英宗以后,皇帝多昏聩无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