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杨家将抗辽

杨家将抗辽

杨家将, 系指杨业及其投身于抗辽、抗西夏事业的子孙们。业,一名继业,本名重贵,宋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初为北汉名将,赐姓刘,在抗辽抗宋战争中屡建功勋,号称“无敌”。北汉亡,归宋,复姓杨。任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迁知代州(今山西代县)、兼三交(今山西太原北交城营)驻泊兵马都部署。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辽景宗耶律贤亲率十万大军攻雁门,业率数百骑绕出敌后袭击之,大败契丹军。太平兴国七年四月,辽军分路再攻宋朝,业又率部在雁门关下斩辽兵三千,追奔逐北,俘获万余人。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军分路攻辽,业为云应路行营副都部署,与潘美等率部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今山西大同、应县、朔县一带)。旋以宋东路军败,业等奉命护送四州民内迁,遇契丹大军掩袭。潘美与监军王侁激令业孤军出战。业在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与辽军遭遇,矢尽援绝,重伤被俘,绝食而死。其子杨延昭,本名延朗,雍熙北伐曾随父攻应、朔,为先锋,流矢贯臂而战斗不息。父死,擢崇仪副使、知景州(今河北东光)。历任保州(今河北保定)沿边都巡检使、宁边军(今河北里县)都部署、高阳关(今河北高阳)副都部署,屡败辽军,威震宋朝北疆二十余年,令契丹慑服。延昭子杨文广,仁宗时为范仲淹所擢用,后任广西钤辖,知宜(今广西宜山)、邕(今广西南宁)二州,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为秦凤路副都总管,筑筚篥城(今甘肃武山甘谷),击退来犯的西夏军。迁步军都虞侯,兼领定州路副都总管。宋辽发生争界事件,文广力主对辽一战,乘势收复燕云,并献进兵作战阵图及略取幽燕之策。旋以病死。

猜你喜欢

  • 宣王中兴

    旧史认为,周宣王统治时期,能挽救自厉王以后周王朝出现的颓势,追复文王、武王和周公的业绩,使周王朝一度趋于稳定,可称得上是“中兴”。《史记·周本纪》说: “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

  • 杨国忠专权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林甫病死,玄宗因杨贵妃之故,用堂兄杨国忠入右相,委之大权。杨兼领四十余使,又专判度支、吏部,权倾朝野,致使言路堵塞,贿赂公行,朝政紊乱,危机四伏。时安禄山深受玄宗宠信,总握

  • 咨议局

    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在各省设立的地方咨询机构。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下诏“预备立宪”, 次年10月 (九月)谕令各省督抚在省会筹设咨议局,作为地方的咨议机关, “并为资政院储才之阶”。19

  • 上海制造局

    见“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绿林起义

    新莽末年农民大起义。王莽代汉称帝后,对内托古改制,法禁烦苛;对外挑起兵端,加重了人民负担。再加上天灾频仍,人们无法生存,纷纷起来反抗暴政。天凤四年(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等组

  • 云南事件

    见“马嘉理事件”。

  • 蓝田之战

    战国中期秦败楚的战役。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秦楚丹阳(今陕西、河南两省间的丹江以北)之战,楚军大败后,楚怀王大怒,倾全国兵力再攻秦,战于蓝田(今陕西蓝田西三十里),楚军大败。韩、魏乘楚败袭击楚

  •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即秦始皇)的故事。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忧虑秦兵压境,乃派荆轲谋刺秦王。荆轲及其副手秦武阳携带秦国逃亡将军樊于期的头和督亢(今河北涿县东,跨有涿县、固安

  • 长勺之战

    春秋时期齐鲁之间的一场战争。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为了对鲁国前一年奉齐公子纠伐齐一事进行报复,起兵攻鲁。鲁庄公准备迎战。战前,曹刿求见庄公,了解到庄公平常体察民情,得到国人支持,可以一战,故请

  • 朱梁三决黄河

    唐亡前后,藩镇混战,以梁、晋争霸最甚。唐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全忠在镇压黄巢起义军时,即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结下怨仇,后长期交战不已。朱梁为阻止晋军南下,曾先后三次决开黄河。第一次发生于乾宁三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