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匠银
明代以银代役制度。明代工匠分住坐和轮班两种。住坐匠是从京师附近各州县征集来京,主要为皇族生产,每月服役十天。轮班匠是外地工匠,每年轮流到京师服役三个月。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班匠约有二十三万,占工匠总数百分之八十。由于手工业工人的斗争,从成化二十一年 (公元1485年)开始,政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嘉靖四十一年 (公元1562年),规定班匠一律以银代役,每人每年纳银四钱五分, 称“班匠银”。但住坐匠的封建劳役剥削始终没有改变,直到清朝康熙以后,才最后废除匠籍制度。
明代以银代役制度。明代工匠分住坐和轮班两种。住坐匠是从京师附近各州县征集来京,主要为皇族生产,每月服役十天。轮班匠是外地工匠,每年轮流到京师服役三个月。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班匠约有二十三万,占工匠总数百分之八十。由于手工业工人的斗争,从成化二十一年 (公元1485年)开始,政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嘉靖四十一年 (公元1562年),规定班匠一律以银代役,每人每年纳银四钱五分, 称“班匠银”。但住坐匠的封建劳役剥削始终没有改变,直到清朝康熙以后,才最后废除匠籍制度。
辽代以春、夏、秋、冬四季而设置的四处行帐,犹汉族皇帝的行在、行营。辽建国后,皇帝按四时外出游猎,以契丹内外大小臣僚及部分汉官随行扈从,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以为驻跸之所。捺钵初无定制,至
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沙俄又乘机于1871年(同治十年)侵占伊犁,加紧与英国争夺新疆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东南、南部和西南边疆也面临侵略威胁,边疆危机全面发生。李鸿章等人主张筹办东南“
公元907年,契丹迭刺部首领阿保机取代遥辇氏痕德堇为部落联盟长后,改革联盟组织,进一步牢牢掌握了全部军政实权。于是违背联盟长三年一改选的旧制,凭借权势“久不受代”,遂引起部落联盟中守旧派贵族势力的激烈
东汉末年封建军阀之间的混战。司徒王允与吕布合谋,杀掉董卓。董卓部众尚有十多万人,王允欲解除其武装。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以为王允偏向关东军,倘若解除军队武装, 日后必然要被王允等人消灭。于是以为董卓报仇之
春秋时期秦穆公对晋发动的一次战役。秦穆公在崤之战败于晋国后,引咎自责,仍然信任这次战争中被晋国俘获过的秦军统帅孟明视等人,激励他们向晋国报仇雪耻。两年后,秦穆公命孟明视等人将兵伐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一项征收军赋的制度。《左传》记载,鲁成公元年 (公元前590年),鲁国由于受到齐国的威胁,需要加强军事装备, 因而“作丘甲”。丘为地方基层组织名,甲即盔甲,此处泛指军事装备。“作丘甲
上海华新纱厂被暗中出售给日本资本家, 日经理决定减裁工人,引起工人不满。1905年4月25日(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承买该厂的日本经理及承买该厂的中间人耶松船厂外籍职员两人至该厂,愤怒的工人将中间
公元前841年周都镐京地区的国人发动的驱逐周厉王的武装暴动。周厉王贪婪残暴,任用荣夷公作卿士,实行专利。国人不满,发出怨言,厉王又使卫巫监谤,用武力压制舆论,使得矛盾激化,国人相与叛变,武装袭击厉王。
西晋荆州蛮汉各族人民起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江夏郡(治今湖北云梦)夏收在望,地方官吏迫害前来就食的流民,义阳(今河南新野南)蛮族人张昌遂率领民众在安陆县石岩山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打败太守弓钦的
官署名。西汉置三公曹主断狱,东汉置二千石曹掌刑法。西晋初年仿西汉,置三公尚书掌刑狱,太康年间废省。南北朝时始置都官尚书,主管京师社会秩序,兼掌刑狱。隋文帝开皇初年改为刑部,唐朝相沿不改。自隋唐起,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