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用兵安南

用兵安南

元朝对安南(今越南北部)的侵略战争。蒙哥汗七年(公元1257年),蒙古大将兀良哈台遣使入安南谕降,使者被扣。兀良哈台遂分道进兵,破安南都城。后因气候炎热,驻兵九日即班师。忽必烈即位后,安南国王被迫称臣入贡,接受元朝册封。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忽必烈责安南助兵粮以攻占城(今越南南部),为安南国王陈日烜拒绝。次年,忽必烈命镇南王脱欢、大将李恒假道安南以征占城,并责日烜输粮助军。日烜从兄兴道王陈峻提兵边境,拒不从命。元军六路进攻,陈峻败逃。日烜调圣翊等军,船千余艘,助陈峻。元军缚筏为桥,渡富良江。日烜退守天长(越南南定北即墨社)、长安(越南宁平附近)。此时,唐兀䚟与唆都率军由占城北返,与脱欢兵合,元军力量大增。日烜屡战屡败、弃舟楫甲杖,匿山林,走清化府(越南清化省清化)。元军虽连连取胜,但转战日久,疲于奔波,加以炎暑疾疫,亦死伤甚重。安南兵虽数败散,但散而复集,坚持抵抗。脱欢决意撤兵。安南军乘机追袭,元军死伤惨重。至元二十四年,忽必烈再次命脱欢总兵征安南。元军渡富良江,迫安南都城。次年正月,日烜及其子复逃走入海。但天气转热,粮饷不继,元军难以持久,只好回师。安南军多处邀击,元军遭重大损失,脱欢亦受伤。至元三十年,忽必烈欲第三次出兵安南,但不久病逝。成宗即位后即告作罢。

猜你喜欢

  • 日俄密约

    从日俄战争后直到1917年日俄两国曾先后签订了四次密约,其中心内容之一就是日俄两国协议瓜分中国内外蒙古的权益。以1907年(光绪三十四年)的第一次和1912年的第三次为尤。密约主要规定,沙俄承认日本在

  • 玄武门之变

    秦王李世民发动的与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一次政变。李渊在建唐过程中,多得力于李世民的谋略和征战,但李世民排行第二,按照封建的皇位继承传统,李世民不能承袭皇位。长子李建成虽被立为太子,但他妒嫉李世民

  • 萨尔浒战役

    明与后金间的著名战役。明万历四十六年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兴师伐明。明朝以杨镐为辽东经略,出镇辽东。次年,以十万余人分四路出师,想一举消灭后金。左翼中路以山海关总兵杜松率主力三

  • 垂沙之战

    战国时,齐、魏、韩三国联军于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打败楚国的战役。周赧王十四年(公元前301年),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三国联军进攻与秦结盟的楚的方城(今河南叶县西南),楚将唐昧(一作唐蔑)

  • 天圣诏书

    北宋仁宗时规定佃客身份地位的一项诏令。仁宗即位后,鉴于佃客身份低下,许多佃客被强行编入税户,影响农业发展以及国家正常的财政收入和社会安定,而南方诸路尤甚。故于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十一月,诏令江淮

  • 明朝

    朝代名。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八月,朱元璋北伐军进占大都(今北京),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同年正月,朱元璋改元洪武,定国号为明,都南京。朱元璋即明太祖。永乐十九年(公元

  • 辛丑各国和约

    见“辛丑条约”。

  • 中俄续增条约

    见“中俄北京条约”。

  • 秦朝

    朝代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西周时,秦只是一个附庸小国,春秋时逐渐壮大。战国末年,秦灭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朝廷设三公九卿,采分权制,互相制约,集

  • 围攻丹阳

    孙吴围剿山越的战争。孙权继位不久,为稳定统治,增加赋役来源,对居于深山丛林的山越族人民,多次进行掠夺性的围剿。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孙吴派诸葛恪对丹阳郡(治今南京)境内的山越人民大肆围剿。烧毁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