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这次革命以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发动武昌起义为标志,是年为农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1894年(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进行以推翻清朝政府为目标的革命活动。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迅速增长,在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纷纷建立的基础上,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设总部于东京。在国内外分设支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同盟会成立后,以机关刊物《民报》为主要阵地大力宣传革命纲领, 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展开激烈的思想论战,划清革命与改良的界限,批驳了保皇谬论,进一步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壮大了革命力量。同时,积极在国内外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多次发动武装起义,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帝国主义不断加深侵略和清政府日益反动的统治下,全国广大群众的自发反抗斗争风起云涌,收回利权和抵制外货的爱国反帝运动逐渐高涨。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向帝国主义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川、鄂、湘、粤等省立即掀起保路运动,使清政府惊慌失措,穷于应付。10月10日(八月十九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组成湖北军政府。在武昌首义的推动下,各省纷纷响应,两个月内,全国就有十四个省区脱离清政府而宣布独立,群众的自发斗争席卷全国,汇合成了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清王朝的统治迅速解体。1912年1月1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三日)独立各省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各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南京临时政府实施了符合共和民国原则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法令,注意改革教育和移风易俗,还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帝国主义为确保其在华既得权益并继续奴役中国,极力扶植袁世凯以代替行将覆灭的清政府,阴谋破坏中国革命;清政府为挽救垂死统治,也只好重新起用袁世凯。袁世凯在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先要挟清政府向他交出军政实权,再软硬兼施迫使革命方面妥协,乘机篡夺全国政权。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力下,革命党人被迫让步,同意以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为条件,举袁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帝颁发退位诏书,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孙中山履约辞职, 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10日袁在北京就职,随后临时政府北迁,革命果实被地主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所窃夺。辛亥革命一举推翻清王朝,摧毁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软弱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没有受到触动,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资产阶级共和国徒有其名,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猜你喜欢

  • 黄埔条约

    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中国近代史上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日)法国特使拉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国兵舰“阿吉默特”号上签订。共三十

  • 高梁河战役

    又称幽州战役。宋初对辽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宋灭北汉,太宗乘胜率大军攻辽,企图一举收复幽蓟。但未作充分准备和严密军事部署。辽则经景宗时十多年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好转,政治清

  • 庚款办学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以庚子赔款办学的侵略活动。最早由史密斯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史密斯在华传教、经商三十余年,认为“退还庚款”改作中国留美学生的教育费用有巨大好处。1907年

  • 长坂之战

    曹操追击刘备的战争。官渡战后,刘备投奔荆州(治今湖北襄阳)牧刘表、刘琮父子。刘表死后,子刘琮投降曹操,曹操乘势挥军南下。刘备被迫从樊城(今湖北襄樊北)向荆州的军事重镇江陵撤退,途经襄阳,随从兵众达十多

  • 曹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封于周武王克商后,始封之君为武王弟叔振铎。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春秋时为小国,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

  • 江南河

    古运河名。六朝时已开凿,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炀帝杨广欲东巡会稽(今浙江绍兴),下令重浚加宽。起自京口(今江苏镇江),经曲阿(今江苏丹阳)、晋陵(今江苏常州)、无锡,绕太湖之东,直达余杭(今浙江

  • 八部帅

    官名。北魏拓跋珪执政时设置。拓跋珪入主中原后,在令鲜卑族氏族成员分土定居的同时,又把从中原地区和当时的蒙古高原迁徙来的大批被征服的民口,安置于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及其周围。天兴(公元398年—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沙俄援引并歪曲中俄《北京条约》中有关条款,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割占中国西北领土的界约。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吞并了中国东北边疆大片领土后,接着又把黑手直接伸向中国西北边疆。中国西北边界原在巴尔喀什湖北岸,

  • 入中折中

    北宋召募商人入纳粮草等军需物资,折给酬价的制度。均始于太宗时。宋与辽、夏战事频繁,西、北二边运输困难,军需储积匮乏,乃召募商人输纳刍粟、羽毛、筋角、胶漆、铁炭、瓦木等物于指定之边防地点,而估价发给“要

  • 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辽代最高军政机构。辽以北枢密院为主管军政的机构。但习惯上又往往以太子、亲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和副元帅,总领全国军政。置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为其办事机构,其下有大元帅府、都元帅府、大详稳司、诸路兵马统署司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