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都督府

都督府

唐代地方军政机构。魏晋以后,曾设“都督诸州军事”之职,总揽所辖区域军政民政。北周至隋,改称“总管”。唐代恢复都督名称,并设都督府。都督府分大都督府、中都督府、下都督府三类。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改大总管为大都督府。当时规定,管十州以上为上都督府,所管不满十州,只为都督府。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规定,所管户二万以上为中都督府,不满二万为下都督府。大、中、下都督府均设都督一人,掌管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草等项事宜,并纠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员的善恶。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天下曾分置都督府二十四。唐中叶以降,以节度使或观察使为地方最高长官,都督府遂名存实亡。

猜你喜欢

  • 海陵政变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熙宗晚年,贵族宗弼掌握军政大权,政局尚称稳定。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宗弼死,皇后裴满氏(悼平后)干预朝政,引起朝中各派势力之间的矛盾再度激化。熙宗惶恐焦燥,急于稳

  • 罢郡为州

    隋朝精简地方机构、节省政府开支的重要改革措施。南北朝时,地方设州、郡、县三级,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耗费了国家大量资财。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用度支尚书杨尚希、太子少保苏威等大臣之策,撤

  • 契丹大字

    契丹族本无文字,惟刻木为信。阿保机称帝建国后,于神册五年(公元920年)正月命耶律突吕不等人,以汉字隶书之半增损之,拼读契丹语,创制多音符方块文字数千,于当年九月颁行。与汉字并用。后世称之为契丹大字。

  • 徐寿辉、彭莹玉起义

    元末南方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以红巾为号,故又称红巾军大起义。首领徐寿辉,又名真一(一作真逸),罗田(今属湖北)人,布贩出身。首领彭莹玉,又名彭翼,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十岁入慈化寺为僧,后以白莲教组

  • 纸桥大捷

    刘永福黑旗军援越抗法歼灭法军的著名战役之一。1882年(光绪八年)法国西贡总督卢眉派海军上校李维业率军侵犯越南北部,扬言要为被黑旗军击毙的法国将领安邺报仇,并悬赏一万元捉拿刘永福。法军连续攻陷河内、南

  • 陈亮上书

    陈亮,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宋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政论家、文学家。喜谈用兵, 关心时政,力主对金抗战。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十一月, 金人约和,朝野庆幸。陈亮上《中兴五论

  • 涞水之战

    涞水义和团伏击清军的一次战斗。1900年5月12日(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十四日)直隶涞水县高洛村义和团民联合涿州(今涿县)、易州(今易县)、新城、涞水各县义和团众数百人,进攻本村教会武装,毁教民房屋三十余

  • 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见“中俄密约”。

  • 蒙古灭夏

    西夏自仁宗以后,皇室内部斗争激烈,政治日趋腐败,国力日削,不能抵抗蒙古南下侵掠。恒宗天庆十二年(公元1205年)三月,铁木真以追击克烈部亦刺哈桑昆为名,首次派兵入侵西夏,蹂践瓜(今甘肃安西东南)、沙(

  • 李宜儿起义

    辽兴宗时南京(今北京)地区农民起义。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七月。南京东南香河县(今属河北)李宜儿,因不满契丹贵族与汉族官僚地主的残酷剥削压迫,以左道组织当地农民与其他劳动人民千余,举行起义。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