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韩陵山会战

韩陵山会战

北魏末年高欢与尔朱氏联军的一次大战。河北起义失败后,二十余万六镇兵民被迁至山西,他们武装反抗二十六次,均遭失败。时,晋州(今山西临汾东北)刺史高欢,向掌握朝政的尔朱兆建议,实行安抚政策。尔朱兆便令高欢统领恒、燕、云三州(今山西大同东北、河北涿鹿、内蒙古和林格尔北)的六镇兵民,并允许率领他们到河北就食。高欢将三州的六镇兵民加以部勒,组成军队,又取得冀州(今河北冀县)大族封隆之、高乾、高昂和赵郡(今河北赵县)大姓李元忠的支持,于建明元年(公元531年)十月立魏宗室元朗为帝,同尔朱氏公开对战。先于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大败尔朱兆,获其甲卒五千余,既而攻克河北重镇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永熙元年(公元532年)三月,尔朱氏在尔朱世隆的策划下,由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仲远等组成二十万联军,会于邺城,与高欢决战。时,高欢战马不及二千,步兵不足三万。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高欢远择韩陵山(今河南安阳东北)这一有利地形,大败尔朱氏联军,尔朱氏旋即覆灭,北魏政权落入高欢之手。

猜你喜欢

  • 德寿陁锁起义

    金后期契丹人民起义。金朝统治确立后,女真贵族对契丹等北方各族人民实行残暴统治,不断引起反抗。承安二年(公元1196年)十月,德寿与陁锁在信州(今吉林怀德秦家屯)领导上京路(今黑龙江阿城一带)特满等六群

  • 名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研究名(概念)和实(实际)关系的学派。一称辩者,又称形名家,至西汉始称名家。《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名家源渊于儒、道、法、墨诸家,其创始人不详。据认为,春秋末期作为法家先驱

  • 卫满入朝鲜

    卫满,燕人。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反,兵败逃入匈奴。卫满聚集一千余人,也渡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一说为今大同江或鸭绿江),逃亡至朝鲜,居住在秦时统辖过的边塞空闲之地。随当地风俗,穿蛮夷

  • 武宗灭佛

    参见“三武灭佛”。

  • 迁都北京

    明成祖为了巩固北部边防,把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结合起来,决定从南京迁都北平(今北京)。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起,明朝政府对元大都进行大规模改建,征集了全国优秀工匠和百万民工,建造皇城、皇宫。布局以

  • 勃极烈制

    金建国后,对原来氏族制时期之贵族议事制度进行改革。太祖阿骨打由都勃极烈(诸部长)改称皇帝。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七月起,又逐步改造都勃堇、勃堇、国相制度,创立勃极烈制,陆续设置谙班(大)勃极烈、国

  • 庄蹻王滇

    战国时楚将庄蹻(一作庄豪)入滇(今云南)为王一事。楚顷襄王时遣将军庄蹻率兵从沅水灭夜郎(在今贵州境内),至滇池(今云南昆明以南、晋宁东北一带),平定周围数千里之地。庄蹻欲回报楚,适值秦军攻克楚黔中郡(

  • 内侍省

    官署名。春秋时有寺人,战国时有宦者令,秦置将行,西汉改称长秋。其官署称长秋寺,主管宫中事宜,宣达帝后旨意,多由宦者充任。东汉以降,长秋之职益重,掌顾问、拾遗、应对及诸宫闱,成为皇帝近侍。隋文帝置内侍省

  • 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因皇室姓刘,亦称刘宋。刘裕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中,发展了个人势力,并在灭亡南燕、后秦的北伐战争中,提高了个人声望,为其纂权创造了条件。(公元420年),刘裕废东

  • 红袄军

    金末山东、河北一带农民起义军。因义军皆身着红袄为标志,故名。参见“杨安儿起义”、“刘二祖起义”、“李全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