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清张涛撰。涛字海峰,山东历城人,精《琴操》。其祖先多为善抚琴、能制琴之名家。此书系作者遵循其祖先张月梧《古音考》推演、搜辑而成,全书共六卷:卷一论述五音、十二律吕及十二韵字母、唇齿五音等,其中对
十五卷,清沈建勋修,程景周等纂。沈建勋,浙江山阴县人,监生出身,同治九年(1870)任德安县知县。程景周,邑人,贡生出身。同治十年,沈建勋设局修志,延邑中绅儒程景周总其事,广征博采,历八月而告竣。此志
六卷。明陈际泰(1567——1641)撰。际泰字大士,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文学家。早年流寓汀州(今福建长汀),后返临川,与艾南英(1583——1646)等以时文名天下。作品有《太乙山房文集》、《易经
十六卷。清张行孚撰。参见《说文发疑》。是书卷一为《古音源流考》,卷二为《切字要例》,卷三为《九声总佸图说》,卷四为《广韵古分十二部说》,卷五为《同音类聚凡例》,卷六为《东冬钟江四字同音类聚》,卷七为《
见《说唐演义后传》。
八十一卷。清钱谦益(1586-1664)编。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等。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钱谦益于天启初年就有志于仿效元好问编《中州集》的做法。一度着手编次明代的《列朝
八卷。明王璲(1349-1415)撰。王璲,字汝玉,后以字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建文元年(1398)改应天(今江苏南京)训导。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官至左春圬左
一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仲氏易》条。该书乃毛氏为答其门人邵廷采之问而作,据其所作《大学知本图说》敷衍之,大旨仍主王阳明“致良知”。
一卷。明顾苓撰。顾苓字云美,江苏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卒年月未详。他是书画家文征明的故戚,又是著名学者钱谦益的高足,受家传师道熏陶教养,故精于金石碑版之学,为文清逸潇然,明亡后,室悬崇祯帝御书
一卷。明吴栻撰。武夷山,位福建省崇安县境内。此篇文字颇喜好新颖,未尽稳惬。如书中载:凡山不峻不怪,而武夷峻,不断不奇,而武夷断。多连则庸,多平则腐,武夷无庸腐态,似千螺万髻,含晓日,皆带金末碧,以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