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阶佛法

三阶佛法

四卷。隋代释信行(540-594)撰。信行,俗姓王,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人。三阶教的创立者。自小出家为僧,他执意刻求佛法,博涉经论,学而不厌。参佛尽礼尤为僧俗称道,每逢塔像必周行礼拜。后于相州法藏寺舍具足戒,亲执劳役,行头陀苦行,乞食为命。在外任何场合遇见陌生人,无论男女皆行礼拜,四方僧俗登门闻信者,没有一个不恭听其说讲,向他行父师之礼的。由于他刻意用功,善待僧俗,讲经说法,故誉满僧俗耳闻京城。隋开皇初(约581)被召入京。仆射高邀他住真寂寺(即化度寺),又住京师光明,慈门、慧日、弘善等寺。他创立三阶教,把佛教分为一乘三乘。两乘,有普别二法,修两乘为别法,一切普修为普法,更设第一、二、三三阶。经他弘化,使三阶教风行一时。他还撰有《对根起行杂录集》、《三阶位别录集》、《山东诸制众事诸法》,合四十余卷。《三阶佛法》一书,又称《三阶位别集录》、《三阶位别录集》、《三阶集录》。是信行所创三阶教的重要典籍。三阶分为正法,缘法,末法三阶。净土为一乘世界,属第一阶;娑婆为三乘世界,属第二阶;秽土中戒见俱破处于第三阶。第三阶人戒见俱破,为恶众生,信行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正处于第三阶时代。信奉三阶教,要对根起行,废别法修普法,舍戒行乞。然而,信行所倡的三阶教,与当时流行的佛教主流不相协调,所主教义多与当时风行的佛教教义分歧异别,故为世人所阻隔,至开皇末即遭禁断。唐初又加禁抑。由于,此教屡遭禁断,故《三阶佛法》一书很少流传。日本法隆寺,正仓院圣语藏,京都兴圣寺,尚存有旧写本。另有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所藏敦煌写经本,见载此书部分内容。三阶教为我国隋唐时期思想界上的一别支,佛教宗派史上的独一无二的新教派。《三阶佛法》一书是研究三阶教的第一手资料。现见载版本有日本大屋兰城影印本。

猜你喜欢

  • 禹贡翼传便蒙

    一卷。清袁自超撰。袁自超字崧生,江苏上元(今江苏省江宁县)人。此书卷首有其兄袁汝超序,篇末有袁自超自跋。书中所解大多与蔡沈《书集传》立异,而又不便违功令,所以书名“翼传”。袁自超在“跋”中说:“义取其

  • 遗山诗集

    二十卷。金元好问(1190-1257)撰。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其先出于北魏拓跋氏。北魏亡后,其一支落藉河南,后迁山西。定兴五年(1221)进士及第,但未赴选。金哀宗正

  • 春秋命历序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不见于诸史《经籍志》、《艺文志》及其他诸家著录,亡佚已久。但唐代《文选注》、《初学记》、《艺文类聚》以及宋代《太平御览》、《路史》诸书仍时

  • 南征纪程

    一卷。清黄叔璥撰。黄叔璥号玉圃。大兴(今北京西南)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常锡扬通道。除本书外,尚著有《台湾使槎录》、《中州金石考》等。《南征纪程》记载康熙六十一年黄叔璥任监

  • 春秋论

    二卷。清严珏撰。珏字佩之,号生轩,江苏无锡人。家贫好学,潜心于《易》、《春秋》,学宗乡先贤高攀龙,曾讲学东林书院,以布衣终老。著述除《春秋论》外,还有《生轩易说》、《春秋集说》、《尚书讲义》等。《春秋

  • 周易参同契注解

    三卷。明张位(详见《问奇集》)撰。元代以前研究《周易参同契》者,有彭晓、陈显微、陈致虚等道教丹家,也有朱熹、俞琰等学者名流。他们注解《参同契》,或分章、或不分章,或更改篇章次第,都各有所见,也各有传承

  • 里堂家训

    二卷,清焦循(1763-1802)撰。循字里堂,江苏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他自幼博闻强记,识力精卓,每读一书,必穷究其源。平生著述宏富,曾有《雕菰楼文集》二十四卷。另有《易章句》,已著录。《里堂家训》

  • 楚辞通释

    十四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王夫之,字而能,号薑斋,衡阳(今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军入关南下,奋起在衡山组织义军抗清。清军入湖南,他由湘西转桂林,任桂王政府行人。

  • 五续今古奇观

    见《石点头》。

  • 经术公理学

    四卷。宋育仁撰。宋育仁(1857-1981)字芸子,一字芸岩,四川富顺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89年升任翰林院检讨。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会使馆参赞,归国后回翰林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