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丛书集成初编

丛书集成初编

三千一百十一种。商务印书馆辑。丛书是汇辑各种单行本著作成一编并冠以总名的一类书。传统的提法认为中国的丛书创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儒学警悟》为最早的一部丛书,收书六种四十一卷。而稍后的左圭《百川学海》收书达一百种一百七十七卷,而且辑成即行雕版刊印,所以较收书甚少而且长期只有抄本流传的《儒学警悟》影响更大。而后,编辑丛书蔚然成风,清代的《四库全书》是官修的收书最多的丛书。历代文人学者都认为丛书极便于翻检寻查,这是丛书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本世纪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汇辑自宋至清著名丛书一百种(如《儒学警悟》、《百川学海》、《历代小史》、《汉魏丛书》、《古今逸史》、《稗海》、《宝颜堂秘笈》、《津逮秘书》、《唐宋丛书》、《学海类编》、《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知不足斋丛书》、《后知不足斋丛书》、《函海》、《经训堂丛书》、《抱经堂丛书》、《龙威秘书》、《学津讨原》、《墨海金壶》、《粤雅堂丛书》、《琳琅秘室丛书》、《小万卷楼丛书》、《十万卷楼丛书》、《仰视千九百二十九鹤斋丛书》、《灵鹣阁丛书》等),剔其重复,分类编排而成。《丛书集成初编》的特点是第一收书多,原定收书四千一百零七种,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未出齐,而已出版的三千一百十一种已与清《四库全书》三千五百种左右相差无几。第二,选书去取以实用和罕见为标准,以各类具备为范围,其所采用的百部丛书多为收书多、选书精善、影响巨大者。第三,在分类方面,不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而采取更为现代化的新图书分类法,将所收书按总类、哲学类、宗教类、社会科学类、语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应用科学、艺术类、文学类、史地类分别排列。第四,所收书多重新排版,并加断句,不宜排印的间用影印。该丛书刊印后颇受世人重视,与《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同为重要的中国古代文献丛书。该丛书所收书具体类别及书名可参阅《中国丛书综录》。另有《丛书集成初编目录》一书,介绍所引百种丛书名称及内容,有按四角号码编排的书名索引及未出书目索引,可供检索。《丛书集成初编》有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935-1937)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3467册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古文参同契

    见《古文参同契集解》。

  • 唐诗韵汇

    不分卷。明施端教编。施端教,生平籍里失考。著有《读史汉翘》。是书采唐人近体诗,以上下平韵隶之,大抵取供集句者之用。王震序称其集句为绝艺。可知是书所由作。《四库全书》列存目。

  • 孟子字义疏证

    三卷。清戴震(1723-1771)撰。震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今安徽休宁)人。清思想家,学者。著述繁富,有《方言疏证》、《声韵考》、《声类表》、《考工记图》等,后人编为《戴氏遗书》。段玉裁作震年

  • 历代名画记

    十卷。唐张彦远撰。张彦远之生平见《法书要录》。张彦远祖上屡及高官,家中广聚“法书名画”,因而自幼备受熏陶,且对“收藏鉴识自谓有一日之长”,于是潜心钻研、精心选择,著有《法书要录》和《历代名画记》。《历

  • 望三益斋烬余吟

    二卷。《词草》一卷。《公余吟》二卷。《归田诗草》一卷。《谢恩析子》一卷。《杂体文》四卷。《读诗一得》一卷。《试帖》一卷。清吴棠(生卒不详)撰。吴棠字仲宣。江苏盱眙人,举人。补江苏桃源县知县。咸丰年间累

  • 孔氏杂说

    见《珩璜新论》。

  • 泗州志

    十一卷。清叶兰纂修。即乾隆《重修泗州志》

  • 老莱子

    一卷。传说春秋时老莱子撰。清马国翰辑。老莱子,楚隐士,生平与事迹均不详。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司马迁怀疑老莱子可能是老子,但又不能肯

  • 梦蕉存稿

    四卷。明游潜(约1525前后在世)撰。游潜,字用之,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四年(1510)举人,历官云南宾州知州。著有《梦蕉存稿》、《梦蕉诗话》、《博物志补》。是稿凡四卷。收诗三卷,文

  • 四书简题

    四卷。清李元春撰。是书首有自序,言“凡书悉有题,而题四书,简为最先。所题皆阅旧说未能了,思之而得者”。其于旧说引《松阳讲义》、《四书汇参》最多,虽遵朱注,间或也能持平。书中也有关于大义者,如谓成子弑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