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塾读书记

东塾读书记

十五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十八岁入粤秀书院,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曾选授河源县训导,赴任两月即告归,专意著述讲学。曾为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主讲菊坡精舍。治学博及经史子集,以经为主。凡天文、地理、乐律、算术、篆隶,无不涉猎,于古声律韵学多所发明,亦善诗词骈文。著有《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水经注西南诸水考》、《汉儒通义》、《声律通考》、《切韵考》、《东塾集》等。此书为作者晚年所著,杂记其考订经史、治学心得之言。原计划成书二十五卷,后仅成十五卷。卷首目录列二十五卷,成书十五卷为卷一孝经,卷二论语,卷三孟子,卷四易经,卷五书经,卷六诗经,卷七周礼,卷八仪礼,卷九礼记,卷十春秋三传,卷十一小学,卷十二诸子,卷十五郑学,卷十六三国,卷二十一朱子。未成十卷为,卷十三西汉,卷十四东汉,卷十七晋,卷十八南北朝隋,卷十九唐五代,卷二十宋,卷二十二辽金元,卷二十三明,卷二十四清,卷二十五通论。陈澧深于汉学,亦尊崇宋学,不为门户之见。书中论述经学源流、诸子百家以及西汉以后学术,精详深邃,颇为得体。《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谓,“统校全书,语平淡而意笃实,文浅近而义精深,断非漫言调和汉宋者所可拟也。”足资参证。今有《海粟楼丛书》、《四部备要》等版本。《皇清经解续编》为十卷。

猜你喜欢

  • 国朝方言

    一卷。见“方言别录”。

  • 静寿轩诗

    一卷。清陶绍曾(1875-1900)撰。绍曾字仲甫,湖南安化人。为诸生,是陶文毅公曾孙,与其兄宪曾皆笃志好学,力追古人,虽兄弟皆不到三十中道夭折,而考订经史,著述斐然,校订汉书,即为王先谦《汉书补注》

  • 四史发伏

    十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40-1809),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更生。乾隆时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贵州学政,嘉庆初,命在上书房行走。以直言批评朝政,后被遣戍伊犁。但不

  • 周易集注

    十一卷。图说一卷。清王琬撰。王琬渭南人。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年(1765)。自序说,“年八十有一,盖积一生之力为之也。”其论来知德将太极图列于河图前,所图黑白各半,明是阴阳,不得谓之太极。说洛书于画卦无关

  • 冬夜笺记

    一卷。明末清初王崇简(生卒年不详)撰。崇简字敬哉,宛平(今属北京市)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入清补选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冬夜笺记》系其随笔札记之文,大为编撰成书于康熙四年(1665)。所

  • 蔡传正讹

    六卷。清左眉撰。左眉字良与,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详。根据篇中“沱水下胡朏明复告余曰”一语,知左眉与胡渭同时。本书名为《蔡传正讹》,顾名思义,知其实攻蔡传之书。然而蔡沈之《书集传》虽有讹误之处,也未始没

  • 观城县志

    ①五卷,首一卷。清沈玑修,张洞宸等纂。沈玑,江苏武进人,贡监。康熙八年(1669)任观城县知县。张洞宸,邑人,孝廉。观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邑令乔昆。及沈玑任县令时,邑志已数十年未修。正

  • 中庸阐要

    一卷。清张恩霨(详见《论语论略》)撰。首有自序二首。是书与其所著《大学阐要》相表里,以为孔子著《孝经》一书,子思传衍家学,鬼神章以前,为尽人之学。诚明章以后,为合天之学。其中大孝数章,看似绝不相类,反

  • 论语梁氏注释

    晋梁觊撰。清马国翰编辑。觊天水人(今甘肃天水)。国子博士。《隋书·经籍志》载晋国子博士梁觊注《论语》十卷。现亡佚。《经典释文》、唐志并同。皇疏引作梁冀,因冀觊音同。马国翰为别于汉跋扈将军梁冀,仍依隋唐

  • 二程语录

    十八卷。清张伯行(见《道统录》)编。初,朱熹曾辑《程氏遗书》二十五篇,皆程氏门人记其见闻答问之词。又取诸集录为《程氏外书》十二篇。又附录一卷,为行状墓志之类,凡八篇。是书篇目次第,悉依朱熹原本,而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