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昌府志

东昌府志

①五十卷,首一卷。清胡德琳等修,周永年等纂。胡德琳详见乾隆《历城县志》。周永年字书昌,号林汲山人,山东历城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著名的藏书家。曾参与《四库全书》编纂,承担佛教、道教二类提要的撰写。乾隆四十年应胡德琳之邀请,主纂《历城县志》等。考东昌郡志,创自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知府王命爵,至清朝,虽屡次重修,皆未成书。康熙五十年郡守孙元衡,欲延当时方志名家卫园刘淇修纂,旋以忧去不果。雍正时前守金启洛又拟选辑,稿垂成而去任,其稿不久也散失。胡德琳莅任后,见旧志已一百七十余年未修,就召集邑中绅士广为搜辑,历时二年,付梓成书。《东昌府志》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全书五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二记,卷四至卷五地域,卷六至卷七山水,卷八至卷十户赋,卷十一至卷十七建置,卷十八至卷二十古迹,卷二十一经籍,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三金石,卷二十四封建,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九职官,卷三十至卷三十二选举,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五宦迹,卷三十六至卷四十七列女,卷四十八遗文,卷四十九遗诗,卷五十杂缀。卷首有序、凡例十四则、修志姓氏、图考、圣制、宸翰。此志体例完备,叙述亦详。其可称之处有二:一是规模博大,内容宏丰,考证精审;二是文献著作专立“经籍”一门,对事迹无考者,亦按著述而附见,并依据范成大《吴郡志》体例,凡与诗文有关的掌故,附于各门,其余则入“遗文”、“遗诗”,“稗官”、“绪论”等,皆归入杂缀。惟学校,没有专立门类而附于建置,欠妥。② 五十卷,首三卷。清嵩山修,谢香开、张熙先纂。嵩山,满洲镶黄旗人,嘉庆五年(1800)任东昌府知府。谢香开,聊城人,举人出身,教谕。张熙先,训导。东昌府志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知府胡德琳重修后,又三十年未修了。前任知府萧山张官五重修,其志稿较前志更为精洽,稿成未刻,遂去职。嵩山继任后,查核存稿,多漫漶剥落,恐拖延不刊刻,志稿将为断简残编,奚裨考证,乃邀谢香开、张熙先等人,开局编葺。即以张官五志稿为蓝本,详为校正,删去错杂,去其重复,其职官、选举、名宦、节孝等,按年续入,历时八年,遂成新志。《东昌府志》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此志虽然依据旧志,而改易颇多。如旧志抄历代史为总记,其文芜杂,此志乃择而归入各类,凡载各代战役的,则专设兵革一目,归于其中。又如旧艺文志,取材太杂,悉以淘汰,其遗文一卷,并入艺文。以上所改,均极精核。此外,每卷前有叙论,考其沿革。其不失为方志中善本。

猜你喜欢

  • 五音集字

    十卷。清汪朝恩撰。朝恩字泽之,莲池人。自序略云:等切之书法繁而指秘,竟有至皓首青毡,切法一无所知者。兹得四声,分出五音,去其繁以就其简,阐其秘以趋于明,乃立二十五字以代字母,立三十三字以为字音。以字母

  • 印人传

    三卷。明末清初周亮工(1612-1672)撰。亮工字元亮,号栎园,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明崇祯进士,授监察御史。入清后任户部右侍郎等职。著有《赖古堂集》、笔记《因树屋书影》等。亮工喜集印章,且工于鉴

  • 夏小正校注

    四卷。清魏本唐(生卒年不详)撰。魏本唐,字又瓶,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解元,曾任直隶知县,又改就教职。是书依傅崧卿注本,列举诸说,参以己见,并对正文作校订、注释。是书对傅氏以

  • 监利县志

    ①十一卷,首一卷,清潘世标纂。潘世标,字翰苑,恩贡,官四川资中县知县。监利县志,唐宋以前无闻,县志创修于明正统间邑人斐文僖。文僖以文章气节闻名,超识卓见,惜其书不传。历百余年,至万历二年(1574)邑

  • 双钉案

    二卷。清唐英(1683-1754?)撰。唐英生平详见《梁上眼》(辞目)。此剧为《古柏堂》传奇之一种。剧情故事来源于民间,元代杂剧就有《包待制勘双钉》,后来花部也每演以此案为内容的戏,名《钉金龟》。唐英

  • 几社壬申文选

    二十卷。明徐凤彩等选。徐凤彩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本书前有杨肃序、徐凤彩序、陈子龙《几社壬申合稿凡例》。崇祯三年(1630)以后,杨廷枢中解元,张溥、吴伟业并经魁,所获售者,无不为社局之人。其后温体仁乃改

  • 复初堂文集

    八卷,诗集一卷;二集,八种不分卷,十二册。清萧彝撰。萧彝字伯常,初名光甫,字朗初,睢州(今河南睢县)人。光绪二十六年优贡。治义理之学,兼为文章。撰著有《复初堂文集》八卷《诗集》一卷,石印刊行。第二集收

  • 垂世芳型

    十三卷,清金维宁撰。金维宁字德藩,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康熙年间举人,著有《秋谷杂编》。《垂世芳型》最初名《连珠汇校》。系作者从历代事迹中选取若干,每人立一传加以论断评说,相当于通史的形式。郑重欲为之

  • 春秋四传纠正

    一卷。清俞汝言(详见《春秋平义》)撰。康熙十五年,俞汝言《春秋平义》始脱稿,复于此年夏续作此书,以综括《平义》之大旨。此书摘录《春秋》三传及胡安国之失,随事辨正,分为六类:一曰尊圣而忘其僭,计八条;二

  • 诗经衍义大全合参

    八卷。清汪桓(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撰。此书以《诗经衍义大全合参》为名,大概是因为用永福黄坤五、金浦江晋云二人《诗经衍义》的旧体而略有增减的缘故。此书分上、中、下三格。下格是《朱氏集传》,中格摘录各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