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林山志

东林山志

二十四卷。清吴玉树撰。吴玉树,字灵圃,浙江归安人。东林山,又名锦屏山,在湖州府治东南四十五里。山自天目分脉,蜿蜒而来,突起于菰蒲溪泊之中。三峰鼎峙,而中峰最高。葱郁深秀,峰峦如锦。《东林山志》铅印本,共二十四卷。兹篇特详东林山古迹及传闻。如回仙桥条,谓世传宋有沈思字持正号东老者,隐于此。能造十八仙白酒。熙宁戊申,有青巾道人,长揖于门,自称回山人,欲求一醉。东老视其非凡,延生与语、纵饮达曙。迨别时,擘席上榴皮,题词于壁云“西邻已富尤不足,赤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遂拂衣出门,至舍西石桥乘风而去。其桥故名回仙桥。兹篇建置志又谓,百花园有向道人题壁诗,考向道人即回仙桥之回道人,亦即吕仙。是书首即摹回道人之榴皮诗,以为吕仙真迹。时人虽莫辨其是,然以其为一说,宜可。

猜你喜欢

  • 周易本义补说

    五卷。清蔡绍江撰。蔡绍江字伯澄。蕲水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此书是蔡绍江奉父之命对朱熹《周易本义》所作的补注。因此其书体例为经文之下先列本义之注,蔡氏补说则低一格附于朱注之后。

  • 尔雅释地四篇注

    四卷。清钱坫撰。作序云:“名者,实之徵。古人之言,何尝虚造;率以鄙见就所遐瞻,括成卷册,愧非孙、樊所及道、郭君所及推。”《尔雅》中《释地》、《释丘》、《释山》、《释水》四篇,各家注释仅随义解释,并不明

  • 国老闲谈

    见《国老谈苑》。

  • 吴文端崇祀录

    一卷。撰者不详。清吴琠,山西沁州(今沁水)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卒谥文端。该书即记文端崇祀事宜。现有康熙刊本。

  • 史品赤函

    四卷。明陈仁锡撰。仁锡字明卿,号芝台,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性好学,喜著书立说。著有《系辞》、《易经颂》、《重订古周礼》、《四书考》、《古文奇赏》等。生卒年及事迹详见《系辞十篇书》条。所编《史品

  • 南天痕

    二十六卷,附思陵改葬事一卷。四明西亭凌雪纂修,同郡后学汪成教、江镜清校订。此盖托名,可能是明朝遗老所作。书前有自序评言,后有同治年间陈励、董沛的识语。其实此书是从《南疆逸史》抄袭而出,原文完全相同,只

  • 禹贡九州今地考

    二卷。清曾廉撰。本书考《禹贡》水道以今地名证古州各为篇,先举其源流、变迁,后分列今地,条理很清晰。对于各种异说多折衷之,有的断以己意,大都颇有根据。比如《冀州篇》,释“梁山”不采取胡渭的龙门之说,而采

  • 九族考

    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道光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俞樾精《公羊》学,成《经说》十六卷,先后主讲于苏州紫阳、上海求志等书院,主杭州诂经

  • 晏子春秋校本

    七卷。清苏舆(详见《春秋繁露义证》)撰。此书以孙星衍《晏子春秋》校本为主,而以别本参校,并仿王先谦《荀子集解》体例,将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卢文弨《晏子春秋拾补》、王念孙《读晏子春秋杂志》、俞樾《晏

  • 说文字原集注

    十六卷。清蒋和(生卒年不详)撰。蒋和字仲和,号醉峰,金坛(今属江苏)人。初以太学生充四库书篆隶校对,赐举人,补国子监学正。著作尚有《说文字原表》、《汉碑隶体举要》、《学书杂论》、《学画杂论》等。《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