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山墨谈

两山墨谈

十八卷。明陈霆(详见《唐余纪传》条)撰。此书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前有德清县知县李檗序。李序中称“水南先生既谢尘鞅,结庐两山之间,居左右图书,放情山水,锐意述作,于世俗外交泊然淡然也。李子公暇得过从,先生出其所著《两山墨谈》,李子受而卒读,请之先生曰:‘夫自古哲源远,众言纷淆,胡乱杂而无章,是故简稽寡证,饰虚炫空,执有肆辨,沿常袭陋,聘奇伤绘。伤绘则浮;袭陋则固;肆辨则诞;炫空则畔:寡证则晦,均之谓弥文,弥文无观焉。先生《墨谈》之书,大则根经据史,订疑考误;少则别事与物,穷情尽变,奇而匪浮,袭而匪固,辨而无诞,炫而无畔,证而无晦,殆博求而详说者也。是故采之足以备史,资之足以宏识,存之足以稽实录而折众言。……于是属诸林子,为之次第其编而付诸梓人。”此书后有陈霆自跋,将刻书经过大致交待清楚。此书考证经史、古籍,颇为详赡,且多所纠正,中间亦涉及有关朝章钜典,多有据可依,非泛然而作者。《静志居诗话》称此书以博洽著闻,留心风教。《香祖笔记》则又称此书甚有义理。此书所记,以朝章典故为最有价值,可为治史者之参考。但其中也有持论偏颇之处,如据《国语》王子晋“厉、宣、幽、平”之言,说“周宣与厉、幽、平相等”。又说许衡、姚枢不当仕元;至正二十六年即当前元之统等等。又依据《政和县志》所载余应诗,以元顺帝为瀛国公子,亦属荒诞。此书有明嘉靖十八年刻本。《惜阴轩丛书》(道光本、光绪本)本、《吴兴丛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1991年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隐居通议

    三十一卷。宋末元初刘壎(1240-?)撰。刘壎字起潜,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自称,开庆元年(1259)20岁,知其生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书中又称,元武宗至大辛亥(1311)

  • 春秋大义

    不分卷。清魏凤林撰。凤林,慈溪(今浙江慈溪)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论语微言》及该书行于世。据书前自序,知作者为咸丰、同治时人。《春秋大义》不分卷,厘为六十二条。首论《春秋》经旨,然后依据经文,阐发《

  • 琵琶行传奇

    一卷。清赵琴斋(生卒年不详)撰。琴斋乃字,名不详,连城(今属福建)人。据乾隆五十一年(1786)作者自序及其弟赵继曾卷末跋文和题词,知其兄弟二人同寓九江,怀才不遇,相对愁苦,作曲以自况。杂剧《琵琶行》

  • 虞氏易义补注

    二卷。清纪磊撰。虞翻易学博大精深,但其说支离琐碎,一般人难解其深意。清代张惠言著《周易虞氏义》多取郑玄之说对虞氏易学进行补注。但虞氏主纳甲,本于《参同契》,而郑氏则主爻辰,本于《乾凿度》,二者有本质的

  • 四书撮言

    十二卷。清胡斐才撰。斐才字蓉芝,福建龙冈人。是书卷首有斐才自序,称“自《朱子或问》、《朱子语类》证以诸儒之说,于本文有字义未详者,特为阐发,集注中有未训口气者,复畅其词,参互考订,而断以己意,繁不致滥

  • 湘绮楼诗集

    十四卷。《诗别集》三卷。清王闿运撰。王闿运生平详见《湘绮楼文集》(辞目)。王闿运论诗,先唐人近体,次六朝,殿以诗经评语。《湘绮楼诗集》按年编次,分为十四卷,起自道光二十九年,迄于光绪三十二年(即:18

  • 临湘县志

    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恩荣等修,朱俊彦等纂。恩荣,长白人,曾任临湘县知县。朱俊彦,湘潭人,教谕。临湘,后唐始设县,邑志则创修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曾重修县志。此志则续康熙志,为第三次纂修。《临湘

  • 牛戒续抄

    三卷。清魏裔介(详见《多识集》)撰。魏裔介因清世祖刊印《牛戒汇钞》乃裒集诸书所记载有关牛戒者。续为三篇,即牛戒续抄三卷。其自序主要内容记述了如何推广皇帝好生之德。《牛戒续抄》是魏裔介的杂记之作。《四库

  • 履庵集

    十二卷。明万士和(约1555前后在世)撰。万士和,字思节,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恭。士和性耿介,不媚权贵,以忤张居正去官。著有《履庵集》。是集为万士和诗

  • 綦江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宋灏修,罗星纂。宋灏,花县人,曾任綦江县知县。《綦江县志》道光六年(1826)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卷首为序、纂修姓氏、凡例、城图、舆图、五里图。分为:卷一,星野、沿革、城池、公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