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礼杂说

丧礼杂说

一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先舒字稚黄,后更名骙,字驰黄。浙江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诸生。从陈子龙游,又曾经从刘宗周讲学。其诗音节浏亮,为西冷十子之首。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人称为“浙中三毛,东南文豪”。能诗文,精通音韵。著有《声韵丛说》、《韵学通指》、《匡休巽书》、《圣学真语》、《小匡文抄》、《思古堂集》、《螺峰说录》、《东苑诗文抄》、《蕊云》、《晚唱》等。此书没有序和跋。是书从三年之丧起,到曾孙为曾祖父母玄孙为高祖父母,共有二十多条。如继母在堂不可称孤哀子,私谥非古乃是变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不肯引嫌自避,而反欲引嫌以避孝子,君子谓之不知礼。丧事之家,不举酒肉,假若亲友果真为饮酒食肉而来,则听其去可。陈义都极其正大。至于认为孙为生祖母服期,不得承重服三年,也很有见地。但是,承重之说,认为古人国君都有爵位和土地,卿大夫有世官世禄。承重,有继体之义。后世有荫袭者,尚可沿此,余则无重可承,似乎不必苛求。古人于妾有缌,《通典》于贵臣贵妾服下,引用马融之说极其详细。但是,古时诸侯一娶,有及娣侄者都分际相等,知所从来,后人则多数为买妾。如汉帝之赵飞燕等,都不能究所从来,更不用说士大夫之家。是书举有妾之子讣,家长出名,而未言服。但所生之子,既服斩衰,则为之父者,竟然一无所服,视若路人,于对子之情,似乎有所不足。或如古礼于有子之妾服缌,似乎从情理上来说较为周到。如或已行废妾之制,自然不必议论。元代吴澄之说:“三年期功缌者其名也,不酒肉不御内者其实也。”。今人对于丧事,往往张宴待客,虽然孝子不列席,然而,究非正辩,是书对其进行讥刺,这是正确的。又如父母死后,只须祭或忌,这也比较适宜。清代在诞辰则祭寿星殿,忌辰则祭奉先殿,此则帝制特典,常人似乎不应该沿习。书末附有常理杂说,从婚礼到女子已嫁而归者为客,共有数条,似乎所言三党一节极其合理。今人研究礼制者很少,是书犹且间或能够阐发新义,这自然是难能可贵的。此书有《檀弓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吕氏春秋高注补正

    ①一卷。清李宝洤(生卒年不详)撰。宝洤有《三国志平议》,已著录。是编为补正高诱《吕览》注而作。其体例,每节补注,则首书“补曰”二字,正注则首书“正曰”二字。其以毕沅校本为主,沅订正高注者,该书往往言已

  • 六合纪事

    四卷。清国长森撰。国长森,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未详。六合居金陵之北,乃江北一巨镇。该书记载太平天国的情况,共四卷:卷一《防剿始末》、卷二《失守情节》、卷三《殉难纪略》、卷四《见闻杂志》。是研究太平天国历

  • 春秋例要

    一卷。宋崔子方(详见《春秋经解》)撰。此书是《四库全书》编辑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原书本与崔氏《春秋本例》合为一书,通志堂本《本例》误析目录为一卷以足《本例》二十卷之数,而未刻入此书。崔氏《自序》

  • 游大云山记

    一卷。清吴敏树撰。吴敏树(1805-1873),字本源,号南屏,巴陵(今湖南岳阳)人,道光举人,官浏阳训导,擅长古文。曾国藩称其字:字如履危石,落纸乃持重绝伦。其生平淡泊名利,谢绝曾国藩聘任,惟以读书

  • 春秋攻昧

    一卷。隋刘炫(详见《春秋规过》条)撰,清马国翰辑。刘炫作《春秋规过》、《春秋述义》,又摘各家注之失,作《春秋攻昧》。此书《北史》本传载十卷,《隋书·经籍志》不见著录,《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

  • 醒园录

    二卷。清李化楠(生卒年不详)撰。本书内容乃记古代饮食,烹调技术等。版本有清乾隆、道光、光绪间《函海》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本,1984年6月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烹饪古籍丛刊》本。

  • 龙图公案

    十卷。不题撰人,成书于明代。公案小说,讲述北宋清官包拯的断案故事。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人称包龙图,故此书题《龙图公案》,又俗称《包公案》。考书中故事,除卷五《割牛舌》一则见于《宋史》、可证为包拯断案

  • 九章算术

    九卷。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九章算术》是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内容多反映西汉时期事例,一般认为是在较长时期内,经多人之手纂辑修改而成,刘徽在《九章算术注原序》中说:“往者暴秦焚书,经

  • 秘传证治要诀

    见《证治要诀》。

  • 浑仪

    一卷。汉张衡(78-124)撰,清马国翰辑。衡字平子,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时天下承平日久,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传会,十年乃成。安帝雅闻衡善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