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和集

中和集

三卷、后集三卷。元李道纯(1219-1286)撰。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都梁(今属湖南武冈县)人,居仪真长生观。撰有《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中和集》、《清净经注》、《道德公元》等。《中和集》是李道纯的主要著述,原为零散多篇,后经李道纯的门人蔡志颐编次而成一书。题名“中和”,是取李道纯的居室匾名为书名。此书分前集和后集。其前集又分上中下三卷,其上卷收《玄门宗旨》、《太极图颂》、《书前密意》以论太极;中卷收《金丹妙诀》、《三五指南图局说》、《试金石》以述内丹;下卷收《问答语录》、《全真活法》以释丹家之疑。此书后集,也分上中下三卷。其上卷为《性命论》、《卦象论》、《死生说》、《动静说》及《原道歌》、《炼虚歌》、《破惑歌》、《玄理歌》、《性理歌》、《火候歌》、《龙虎歌》、《无一歌》、《抱一歌》、《慧剑歌》、《挽邪归正歌》计十一首;中卷为诗;有《述功夫》十七首,《咏真乐》十二首,《咏四缘警世》、《咏葫芦》、《心镜》、《为孚庵指玄牝》、《和翁学录韵》、《赠邓一蟾》等六首,《自得》七首,《镜中灯》二首,《咏藕》二首,《卓庵》二首,《覆庵主乐无生》一首,计四十九首;下卷为词五十八首,以及《隐语》:《教外名言》、《绝学无忧篇并叙》计二篇。全书杂论性命及内丹之旨,主张性命兼修,先性后命。倡三教合一说,认为道释儒三教名殊理不殊,三教都以太极为本,而阴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书中强调内炼铅汞而成丹是身心合而还其本初,阴阳合而又归太极;其返本归元的次第在于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理;实践上依炼虚化神,炼神化炁,炼气化精,炼精还虚,炼虚合道的程序。书中还对“九还七返”、“三宫”、“三要”等内丹术语进行了较为明晰的解释。《道藏提要》称“其学自成一家,为元代道教思想史上之重要文献”。说明此书对后世学者研究宋元道教思想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存明《道藏》(六卷)本、《重刊道藏辑要》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前后集各三卷),著录于道家类存目,还有《道书全集》(七卷)本。

猜你喜欢

  • 春秋贯

    不分卷。清于大鲲撰。大鲲,古瀛(今河北河间)人。该书意在贯通《春秋》经义,折衷众说,不主一家之说。有乾隆癸巳(1773)听雨山房刊本。

  • 诗经疏义会通

    二十卷。元朱公迁(生卒年不详)撰。朱公迁,字克升,乐平(今属江西)人。至正年间,曾任婺州、处州教授,晚年病归故里。曾题其室为“高明之所”,学者称为明所先生。著述除《诗经疏义会通》外,还有《四书通旨》、

  • 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

    一卷。梁释智恺(535586)撰。智恺,俗姓曹,住杨都寺,受业于法泰,后依真谛三藏。于天嘉四年(563)翻译摄论,次年翻译俱舍,并作疏注经,共达上百卷。《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印度马鸣著。梁真

  • 太极绎义、通书绎义

    各一卷。明舒芬(详见《易问笺》)撰。舒芬阐释太极,大抵以太极图不本于易而本于河图立论。谓秋冬非肃杀之季,乃百物所胎之时;土之寄王,维夏秋之交,火烈金刚,水缓土柔,性之所以相近;火散金遒,木上水下,习之

  • 周官礼异同评

    一卷。晋陈邵撰,清马国翰辑佚。陈邵字节良,东海襄贲(今属山东省)人,官至燕王师给事中。事迹具《晋书·儒林传》本传。此书《晋书》本传不言卷数,《隋书·经籍志》作十二卷,据董逌《广川藏书志》跋贾公彦《周礼

  • 经义图说

    八卷。清吴宝谟(生卒年不详,嘉庆间在世)撰。宝谟为安徽桐城(今桐城县)人,生平不详,所著除本书外,尚有《淡远轩诗集》三十卷。本书卷首例言说:“尝见六经图拓本,相传朱子所订,不知石碣藏于何地。后至京师,

  • 唐月令残卷

    一卷。唐明皇刊定,李林甫(?——752)等注。李林甫,小字哥奴,唐宗室,结厚惠妃,出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晋国公。他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以成其行,妒贤忌能,以保其产,屡兴大狱,以张其

  • 以恬养智斋诗初集

    四卷。清程庭鹭(1797-?)撰。程庭鹭,字序伯,号蘅芗,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诸生。工诗文及篆刻。卷首为程序伯先生遗著目次:《以恬养智斋诗初集》四卷、《以恬养智斋诗二集》十六卷、《以恬养智斋集外诗

  • 东水质疑

    六卷。明胡衮(生卒年不详)撰。胡衮,字补之,自号味菜山人,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明嘉靖中官台州教授。东水,是其所居之名,因取之以为其书名。此书共六卷,前四卷皆为史论,上起于周,下迄于宋;后二卷则为

  • 宗人府则例

    三十一卷。清世铎等奉敕撰。世铎,礼亲王。为礼烈亲王代善之九世孙,道光三十年(1850)袭爵,历任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是书分为天潢宗派、封爵、仪制、教养、考试、授官、优衅、职制、律例九类,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