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丽泽论说集录

丽泽论说集录

十卷。南宋吕祖谦(详见《少仪外传》)门人杂录其师学说的文集,由吕祖谦侄吕乔年最后总成。“丽泽”本为吕祖谦晚年所建书院之名,取其作书名。吕祖谦生前讲学由其门人记录,但因所记多有舛误,故告戒弟子不可传习。卒后,其记录广为流传,而又无所是正。故其弟吕祖俭广为搜录,加以整理。吕祖俭子吕乔年在其父的基础上加以补缀,始成此书。内容包括:《易说》二卷,《论语说》一卷、《孟子说》一卷、《史说》一卷、《杂说》二卷。书中对吕祖谦的“明理躬行”,经世致用等学术思想有所反映。书中吕祖谦认为,人性本善,但因气质有偏,故才和情亦偏。圣贤者能排出气质的影响,保持固有的善心。圣贤者之心如处空峪之中,静室之内,有一动一静无不即知。当世人之心如处市井,虽大声疾呼亦不闻。人心是私心,“道心”是善心,本然之心。只有通过内心修养,才能恢复“道心”。他提出“《大学》致知,《中庸》明善”,强调经世致用。认为百工治器必贵于有用,学亦必须有用。他又主张以史为鉴,观史当如身在其中,见事情的利害,时局的祸患,必须掩卷自思。假使我遇到此事,当作如何处理。如此观史,则学问可以进、知识可以高、方为有益。并提出其要有六:“择善”、“警戒”、“阃范”、“治体”、“议论”、“处事”。吕祖谦与朱熹因争论《毛诗》而不合,遂深相排斥。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以论祖谦兄弟者别为一卷,其中论吕祖谦者三十余条,多诋毁之辞。如言伯恭于史分外存细,而于经却不甚理会。抵隙攻瑕不遗余力。此书对研究宋代的儒学流派及发展演变有重要价值。有明成化八年(1472)刻本,《东莱集》附刊本,《四库全书》本,《续金华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读书一得

    四卷。明黄训(详见《名臣经济录》条)撰。黄训喜读书,每读一书,即从中摘取一两件事,论证其是非,积久而成一帙,共四卷,一百九十三条,也有一书中摘取数条的。虽于每条之首各题为“读某书”,但绝非序录、题跋之

  • 皇宋事宝类苑

    六十三卷。北宋末南宋初江少虞(生卒年不详)撰。参见《事实类苑》。

  • 公羊穀梁异同合评

    四卷。清沈赤然撰。赤然字韫山,号梅村,德清(今浙江德清)人。乾隆时举人,官丰润县知县。著有《寒夜丛谈》、《寄傲轩随笔》、《五硕斋诗文钞》及该书行于世。该书前有清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作者自序,知撰

  • 松源集

    清孙之騄(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孙之騄字子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贡生,雍正间,官庆元县教谕。性耿介,博学好古,尤专于经。著有《松源集》。此集共五种。刻于雍正七年(1729)至雍正

  • 开国纪略

    不分卷。清未著撰人姓名。该书的断限为两段:第一段自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攻克尼堪外兰图伦城起,至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迁都沈阳止;第二段自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建

  • 中说

    三卷。元敖(生卒年不详)撰。敖字、号、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主要依据历代图书,杂以佛教、道教学说撰成。书中首先绘出先后天理数图,又绘有求仁尽性诸图,各图之下附以文字论述和说明,文图并茂,颇有特色。

  • 梁武帝演义

    见《梁武帝西来演义》。

  • 易理寻源

    三卷。清张步骞撰。作者认为“阴阳之理蕴于河图。故羲之画卦,本于河图”,故“说易必溯源于河图而后可。”全书分三卷。卷一论易例本于河图,共十九则。如九六、大小、内外、中正、往来、吉凶、承乘、比应、君子小人

  • 大学古记

    一卷。明刘宗周撰。详见《大学衍义补赞英华》条。是书从“分大学之道”至“国治而后天下平”为一章,这章统释大学之教。“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至“此谓知之至也”为二章,这章申明格物在致知之义。“所谓诚其意者”至

  • 尽心编

    一卷。《证语》二卷。《海欧居日识》二卷。明陈伯友(生卒年不详)撰。陈伯友,字中怡(一说为仲恬),济宁(今山东省济宁县)人。万历二十年(1541)进士,授行人,擢刑科给事中,累抗疏言事,以丁忧去职。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