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斋夜话

书斋夜话

四卷。宋末元初俞琬(约1253-约1314)撰。生平事迹详见《周易集说》。俞琬精通易学及道家学说,著有《读易举要》、《月下偶谈》、《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席上腐谈》、《阴符经注》、《元学正宗》、《炉火鉴戒录》、《林屋山人集》等。此书为俞琬读书论文时随手笔记而成,杂记经史及先儒之说和论文之语。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主要辨论经义,多有可取。如斥孔安国称洛书锡禹之非,确有见解。于诸经字训,正讹考异,颇有功夫,如谓《论语》富与贵章当就不以其道为句,《孟子》则慕少艾为慕爱少衰之意,“少”字当读为上声等,足资参证。第二卷和第三卷,主要推阐先儒之说,多发明《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等,以《丹诀》通于《易》,原本出于道家。俞琬所注《阴符经》、《参同契》,皆诠释黄老神仙之说,所著《席上腐谈》、《易外别传》亦研究炉火修炼之术,故其注《易》,皆杂道家之说。第四卷主要记载论文之语,由于俞琬词章之学不及其《易学》之深,故所著论文,颇乏精奥,不如辨经论易之深刻,但亦可参考。今传本主要有《四库全书》、《宛委别藏》、《选印宛委别藏》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十六国春秋

    一百卷。旧本题为魏崔鸿撰。实际上是明嘉兴屠乔孙、项琳之伪本也。魏崔鸿作《十六国春秋》一百零二卷,见于《魏书·本传》,今考证刘知几《史通·探赜篇》曰:“鸿书之纪纲,都以晋为主。其文皆与古书有所联缀,并考

  • 兰晖堂集

    四卷。明屠应埈(约1535年前后在世)撰。屠应埈,字文升,号渐山。浙江平湖人。生卒年不详。刑部尚书屠勋之子。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由郎中改翰林,官至左春坊左谕德。其事迹具附戴《明史·文苑传》王

  • 四书抄

    十八卷。清秘丕笈撰。丕笈字仲负,故城(今河北故城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此书汇辑《四书或问》、《四书大全》、《四书蒙引》、《四书存疑》等书中的材料为一编,因为

  • 柳待制文集

    二十卷,《附录》一卷。元柳贯(1270-1342)撰。柳贯,字道传。浦江(今属浙江)人。累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世称柳待制。其文章原本经术,精湛闳肆,与黄溍齐名。早年著而不存其稿,年四十始集为

  • 话雨楼法书

    八卷。清代成亲王永瑆书,卓秉恬(1782-1855)辑刻。卓秉恬,字静远,一字海帆,四川华阳(今成都)人。嘉庆六年举人,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卓氏工书,且善诗词,谥文端。该法书为卓氏汇诸家之藏帖辑成。此帖

  • ■堂集

    六十一卷。清黄之隽(1668-1748)撰。生平详见《香屑集》(辞目)。本集计五十卷,又有补遗二卷,续集八卷,均为黄之隽亲手编订,各有自序。末附《冬录》一卷,为自撰年谱。黄之隽之学,排陆王而尊程朱,观

  • 苍溪县志

    十五卷,民国熊道琛、黄元新修,李灵椿纂。黄元新,成都人,曾任苍溪县长。李灵椿,古汉人。辛亥革命后,苍溪旧志大多毁于战乱。黄元新知县事后,力主再修志,别具苦心。其多方搜考,几经波折,终成兹编。《苍溪县志

  • 海上青楼奇缘

    见《海上花列传》。

  • 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萃崩。

  • 孝经读本

    一卷。孝经存解 一卷。孝经存解阐要 一卷。孝经存解析疑 一卷。读孝经刊误问答 一卷。清赵长庚撰。赵长庚生卒及事迹不详。是书首列《孝经读本》,其次为《孝续读本考证》,第三为《孝经存解》,其后依次为《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