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二程粹言

二程粹言

二卷。宋杨时(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福建)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师事程颢、程颐。与吕大临、谢佐良、游酢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致仕后,专门著书讲学,在传播理学方面影响很大,东南学者奉为“程氏正宗”。晚年隐居龟山,著《龟山集》,故时人称龟山先生,为著名学者。谥文靖。杨时入南宋日浅,然南宋百四十载士风朝伦悉操于道学,而道学之风,则开之于杨时,足见其影响之大。是书,乃其自洛归闽时,以二程子门人所记师说,采撮编次,分为十篇。朱子尝称,明道之言阐明极致,善开发人。伊川之言即事明理,尤耐咀嚼。然当时记录颇多,加之卷帙浩繁。读者不易摘其要。朱子曾欲删订为节本而未就;世传张栻所编《伊川粹言》二卷,又出依托。唯杨时师事二程,亲承指授,所记录终较为真。程氏一家之学,观此书,可谓窥其全貌。是书宗旨仍在明理。在宇宙观上,提出以理作世界万物的本体,它既是自然界最高原则,也是社会最高原则,认为“理”既能生万物,又能统辖万物。理在气先,“理”是第一性的,气可以消灭。鼓吹“天地万物一体之仁”,通过“物我合一”去论证“天人合一”。在认识上,提倡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即穷究物理,但不是明物之理;而是明心之理,即认识天理,以防止人们“因物而迁”。反对闻见之知,轻视感性认识,注重内心的封建道德修养,鼓吹神秘主义的诚敬。在人性论上,主张性善,性即是理。提出天理与人欲对立,生性与禀气对立。宣扬“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又宣扬礼即“天理”,“无人欲即皆天理”,这是同道、释合流的僧侣主义人性论。清康熙间石门吕氏宝诰堂刻本。清同治十年(1821)六安涂氏求我斋据洪汝奎校订石门吕氏本重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华书局,缩印《四部备要》本。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场居集

    二卷。《田居稿》一卷。《河上稿》一卷。明李化龙(1554-1611)撰。李化龙,字子田,河南长垣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官工部右侍郎。卒,谥襄毅。著有《平播全书》,是集凡四卷。李化龙平生以善经

  • 人谱

    一卷。《人谱类记》二卷。明刘宗周(见《圣学宗要》)撰。此书为作者主其蕺山书院时,为给门人讲学所作。其书首先列《人极图说》,次为《记过格》,再次为《改过说》。《人谱类记》分为《体独篇》、《知几篇》、《凝

  • 教要解略

    二卷。意大利高一志(详见修身西学)撰。《教要解略》是一部耶稣教类之作,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撰述天主、圣母、十诫、信经、三位一体、七圣事。下卷撰述形神哀矜之行十四端,真福八端,罪宗七端,向天主三德,四宗

  • 诗经审鹄要解

    六卷。清林锡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锡龄字于九,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著有《礼记审鹄要解》、《书经审鹄要解》及《诗经审鹄要解》。此书前有乾隆己未(1739)锡龄自序及己巳(1749)再序。从序中

  • 读书论世

    十六卷,清吴肃公撰。吴肃公,字雨若,号晴严,一号街南,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工于史,著有《读书论世》一书。此书主要详论从三皇五帝远古时期到明代的历史,对其政事之得失,人物之臧否,学术流派等进行了精详

  • 臣鉴

    三十七卷。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撰。朱瞻基为仁宗长子,母亲为诚孝昭皇后,性嗜书,智识杰出。永乐八年(1410)成祖征漠北,命其留守北京。永乐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自是,巡幸征讨皆从。仁宗即

  • 金屋梦

    见《续金瓶梅》。

  • 左传杜解补正

    三卷。顾炎武(1613-1682)撰。顾炎武又名顾绛,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昆山(今属江苏)人,清初著名思想家、大学者,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家。顾炎武为明末诸生,性耿介绝,与同乡归庄有

  • 王太傅集

    二卷。明王越(1423-1498)撰。王越,字世昌,浚县(今河南浚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天顺中以御史超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进兵部尚书。成化十年(1480)封威宁伯。弘治七年(1494

  • 涉江诗选

    七卷。明潘之恒(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潘之恒著有《黄海》等。之恒初以文词受知于汪道昆、王世贞。既而赴公车不得志,渡江历浔阳(今江西九江)、湖北武昌,从公安袁宏道兄弟游。宏道称其出汪、王之门而能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