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总志

五总志

一卷。北宋末南宋初吴炯(生卒年不详)撰。吴炯生平事迹不详。唯《宋中兴百官题名记》载,绍兴十三年(1143)七月,吴炯为枢密院编修官,八月,改任浙西提举。其余仕履不可考。此书卷首有吴炯自序,题建炎庚戎(1130)避地无诸城,书于萧寺之道山亭。书中有与苏叔党自太原至河外事;又有靖康元年(1126)于京兆祥符寓舍被掠事;又在第一条内载其大父事仁宗为御史,曾言大臣,未报,复上章乞斩奸臣以谢天下,皇帝大书“铁御史”三字以赐之;又一条称嘉州岁贡荔枝、红桑等物,大父为犍为令,作三戒诗谏戒,九重称奖;又载其父曾居李邦直幕府以及崇宁四年(1105)谪居荆南诸事,可知吴炯为北宋末南宋初人。吴炯于避乱期间,并未废书,仍然手不释卷,“于紬绎方册,与夫耳目所闻见,有可纪述者”,皆“因事辄书,杂以己语,或以古证今”(《五总志》序),以成此书。取“龟生五总,灵而知事”之语,以定书名。书中主要记述吴炯所见所闻之杂事,间及考证旧说。其论诗,推重黄庭坚,认为黄庭坚于诗人有开辟之功,当属江西流派。但书中不持门户之见,多有可取。其间亦杂有舛错之处,如,谓千字文敕散骑员外郎周兴嗣次韵,“敕”字当作“梁”,当时帝王命令,尚未称“敕”,不知“敕”字汉时已有;又谓汉高祖据厕见大将军、不冠不见丞相,不知为汉武帝事;《唐诗纪事》称骆宾王从徐敬业起兵,事败后出家灵隐寺为僧,是宋之问续桂子天香之句,其说已讹舛不合,而吴炯乃云骆宾王未显时,庸作杭州梵天寺,一老僧苦吟不已,骆宾王为足成之,更不知所据为何。但书中对北宋琐事记录特详,足资治文史者参考。今传本主要有,《知不足斋丛书》、《四库全书》、《艺海珠尘》、《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及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仅摘录数条,《旧小说》收录一则。《知不足斋丛书》本是较好较通行本。

猜你喜欢

  • 笔元要旨

    一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二十岁时为生员,屡应乡试不中。中年作过浙、闽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徐渭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

  • 厚德录

    四卷。南宋李元纲撰。李元纲生平事迹详见《圣门事业图》。此书杂采诸家笔记杂说,记载廉洁官吏善政及州县诸多事例等,以垂范教人为善,故称《厚德录》。书中盛称因果报应,兼以神怪。如言张孝基以还产为山神,谓福州

  • 督抚经略疏

    八卷。明李遂撰。李遂,字邦良,丰城人(今属江西省丰城县)。嘉靖进士,历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倭寇海门时,李遂悉付平之,前后历二十余载。累擢南京参赞尚书。李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由此益眷遇。

  • 五经要义

    ① 一卷。清宋翔凤(见《五经通义》)辑。此书《隋志》及《两唐志》俱著录五卷,《隋志》不题撰人名氏,《两唐志》题汉刘向撰。翔凤辑本从《隋志》。所辑各条,除“社必树之以木”、“笏所以记事”、“笏者臣见于君

  • 皇朝类苑

    六十三卷。北宋末南宋初江少虞(生卒年不详)撰。参见《事实类苑》。

  • 孝经古今文传注辑论

    一卷。清吴大廷撰。吴大廷字桐云,湖南沅陵人。咸丰五年举人,官至台湾道。吴大廷认为,孝经古文、今文只是在文字的增减、章句的分合上所传略有不同,而大义原本一样。于是依照吴隆元孝经之本的体例,对所集唐玄宗、

  • 纪事约言

    二卷,清夏勤墉撰。夏勤墉,字阳孟,江阴(今属江苏)人,县学生员。《纪事约言》一书是其取袁枢、陈邦瞻的《纪事本末》,自春秋后迄宋代,按其年代顺序将历史事件逐条编排而成,其中也有他的一些论断。此书将治河与

  • 丧礼备要补

    八卷。朝鲜朴建中(生卒不详)撰。朴建中,字士标,号仙谷,尚州(今地不详)人,从宋心斋焕箕、金过斋正默等游,履践笃行,尤深于礼。《丧礼备要》为申义庆著,沙溪金长生取之修润而成《丧礼备要本篇》,然其抄录从

  • 兵要望江南歌

    一卷。旧题唐易静撰。《崇文总目》题曰“武安军左押衙易静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称曰“旧题黄石公以授张良”。晁《志》误,其诬不待明辨。别本又题唐李靖撰,亦误。观此书所述,皆为兵家占候之事,共三十二门

  • 绿筠轩诗草

    一卷。清梅芬撰。梅芬,字素娟,吴江(今江苏苏州市南部)人。生卒年不详。嫁陈家修。梅芬好读书,能诗文。是集由梅芬之子嵩生所编校。卷首有序四篇,诗百余首。有乾隆庚午(1750年)刻本。皆醇书屋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