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河县志

五河县志

①四卷。清李云景修,伍三秀等纂。李云景,字青嵋,福建晋江人,副榜贡士,康熙九年(1670)来任五河县知县。伍三秀,邑人。五河志书,创自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潘槐等捃摭采访,列其大略。入清后,散逸不可复纪。清顺治十年,知县丁浴初收残拾烬,勒成卷牍。李云景来,集邑中绅儒,共商议事,按旧志而斟酌损益,于康熙十一年而志成。此志极为简约,亦未遑参考旧籍,至使无有考证。全志四卷,而艺文所搜应酬词章,居其一卷有半。有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②五卷。清李云景原本,郑鼎增订。李云景,生平见条。郑鼎,字梅岸,永平人,岁贡生,康熙二十二年(1683)来任五河县知县。复延教谕周世贤等,一踵李云景志重加增订,经数月而志成。以此志与康熙十一年李云景志相比较,不仅目录未改,即凡例亦一字未易,其增加最多者,即艺文志,其简陋一如康熙十一年的李云景志。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本。③十二卷,首一卷。清王启聪等修,言尚炜、陈瑜纂。王启聪,湖南衡阳人,嘉庆初来任五河县知县。言尚炜,江苏昭文人,五河县儒学教谕。王启聪,公暇搜访旧志,得残编一、二部,惧旧闻之湮没,遂商诸邑绅,延言尚炜总其事,分司采访,分门区类,越三月而志稿粗成。为纲者六,曰疆域、闾里、经制、人物、艺文、杂志,子目三十有八。此志体例多有未备,不足尽一方之文献,若人物遗漏儒林、文苑,经政遗漏户口,而武备中惟载营兵额数,而防守、兵事,皆置而不书。五河为南北要冲,宋绍兴后,其地已为金有,其间战事连年,有关兵事,并非无可记者,此志乃阙而不录,是其一大过失。有清嘉庆八年(1803)刻本。④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赖同晏、孙玉铭修,俞宗诚等纂。赖同晏,清光绪十七年(1891)来任五河县知县。孙玉铭,继任五河县知县。时赖同晏与邑人共议重修,设局三月,以迁调他去,孙玉铭奉檄受代,虑其中辍,复与邑人继而纂辑,于光绪二十年完成志书。为纲者十,曰疆域志、建置志、武备志、食货志、官师志、选举志、人物志、列女志、艺文志、杂志,又于各志之下别分子目,凡六十有一。此志采王启聪志各门旧文,分别录之于前,而以续修者附之于后,另提续修一行,以示区别,以不殁前人之苦心。五河亦称泽国,其利在水。其害亦在水,此志于山川水利,记载尤详,既备录旧志以见当年之形势,又考其所入所归,以见其变革利害,详核有法。旧志舆图,其山川建置,既多移易,此志则用比例开方法,重新测定,另绘新图,尺寸准确,图绘精细。总之此志远胜旧志。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

猜你喜欢

  • 艮宦易说

    一卷。清俞樾撰。此书为作者治易过程中所作札记,自称“未离训诂,然精义实多”(见自序),认为《周易》的“文言”部分实同于词赋中的“乱曰”,“乱,理也”。即总括文意,发明总旨之义,而《周易》中的“文言”附

  • 雪堂砖录四种

    四卷。清末民国罗振玉撰录。四种为《砖志征存》一卷、《楚州城砖录》一卷、《地券征存》一卷、《恒农砖录》一卷,均为辑录砖文之著作。《砖志征存》为罗振玉所辑,其自序云:“古无志墓之文,葬时烧砖造圹,放砖上,

  • 性理大全书

    七十卷。又名《性理大全》。明胡广(1370-1418)等奉敕编辑。胡广字光大,号晃庵,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进士,授修撰,赐名靖。因迎朱棣兵入南京,复名广。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甚得明成

  • 诒清堂稿

    一卷。清谭祖同(生卒年不详)撰,谭祖同字统方,江西南丰人。约道光时人。此书为诗别集,无序跋,诗中有作者于道光十年,二十九年所作诗篇,其中包括《抒怀》、《寄答严舍人》、《秋占》、《醴陵道中》等近五十首五

  • 常建诗

    三卷。唐常建(约749前后在世)撰。常建不知其字,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知其于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榜进士,终于盱眙尉。故人称为“常尉”。此集乃毛晋汲古阁所刊,共三卷,

  • 直隶绵州德阳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阚昌言纂修。阚昌言,湖北安陆人,进士,曾任德阳县知县。德阳县志创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纂修者为邑令别楣。当时应大吏檄调,临时纂辑,仅写本一册,未成书。阚昌言任县令后,病其略而弗详

  • 四分律疏

    一卷。唐代释智首(567-635)撰。智首,俗姓皇甫,祖籍安定(今甘肃泾川北),后徙漳滨。初为智旻弟子,后听道洪津律师。玄思历明,通冠群宗。隋定天下,智首随师入关,扶佛教历隋唐两代。在唐初,曾任僧纲。

  • 通德遗书所见录十八种

    七十二卷。清孔广林(详见《孔氏说经五种》)辑。汉代经学,首推郑玄。玄学问渊博,博通群书。潜心经籍注释,兼采今古文,融会各家之说,为西汉传注家中最有权威者,世称“郑学”。所著《毛诗笺》、《周礼注》、《仪

  • 从今文孝经说

    一卷。明虞淳熙(详见《孝经迩言》)撰。是书无序跋。虞氏征引诸书会及古文孝经者,录其所作驳语于其下,凡十六条。大旨拾司马贞余唾,不过征引稍广。是书缺乏新意,却对《古文孝经》持有成见,语多武断,诚不足取。

  • 易疏

    五卷。《图说》一卷。明黄端伯撰。端伯字元公,一作元功,江西新城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除宁波府推官。福王时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南京破亡,死难。事迹附见于《明史·高倬传》。其书专主京房《易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