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人境庐诗草

人境庐诗草

十一卷。《卷末》一卷。清黄遵宪(1848-1905)撰。遵宪字公度,另号人境庐主人,东海公等。嘉应(今广东梅州)人。其父黄鸿藻为咸丰六年(1856)举人,官累户部主事,广西思恩知府。黄遵宪同治六年(1867)中秀才,十一年拔贡。光绪二年(1876)应顺天乡试中举。同年聘为驻日使馆参赞,次年赴任。受日维新思想影响。光绪八年(1882)调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光绪十五年(1889)任驻英使馆参赞。光绪十七年(1896)调任驻新加坡总领事。甲午战争后,奉调回国,加入强学会。光绪二十二年(1896)向光绪皇帝面陈变法之见。改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员,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与梁启超、谭嗣同等创办时务学堂、《湘学报》、南学会、湖南不缠足会。戊戌变法后,因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帮助,仅以身免,被革职放还原籍。后以著述,办学终生。遵宪为诗主张革新,认为:“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人境庐诗草〉自序》。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界革命口号。梁启超称:“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饮冰室诗话》)著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等。是书内容以年为序。卷一为同治四年至十二年,录诗七十二首;卷二为同治十二年至光绪三年录诗五十五首,卷三为光绪三年至七年,录诗四十八首;卷四为光绪八年至十一年,录诗三十二首;卷五为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录诗二十七首;卷六为光绪十六年至十七年,录诗六十九首;卷七为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录诗五十七首;卷九为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录诗一百三十六首;卷十为光绪二十六年,录诗七十六首;卷十一为光绪二十七年至三十年,录诗十九首。卷末录原跋及诗话(上、下)。在诗作中一则表现他的变法维新思想,一则表现他的纯熟创作技巧。是书传世之本有日本国明治四十四年(1911)铅印本,一九三一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另有一九三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钱萼孙笺注之“笺注本”,有古典文字出版社1957年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本。

猜你喜欢

  • 尚志居读书记

    四卷。清杨德亨(1805-1876)撰。杨德亨字仲乾,地州(今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人。恩贡生,候选教谕。后曾国藩闻其贤,屡招致之。遂上书曾氏,谓当以整顿学术为拨乱反治之本。有《尚志居集》、《补遗》等。

  • 近思录集注

    十四卷。清茅星来撰。其生卒年不详。茅星来字岂宿,乌程人。康熙间诸生。朱熹《近思录》,宋以来注释颇多,善本甚少,唯叶采《集解》至今盛行。余下注本,有的粗率肤浅,有的解所不必解,而稍费拟议者则避而不注,有

  • 西山读书记

    六十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据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西山读书记》共有甲、乙、丙、丁四记。《甲记》言性理,兼及治道,出处。大抵本于经史格言,而述以己意。宋元之际,仅有《甲记》

  • 梅谷集

    十八卷。明庄履丰(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庄履丰,字中熙,福建晋江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改庶吉士。履丰以奉兄丧归里,因疾早卒。著有《梅谷集》,凡十八卷。是书前十四卷皆杂文,后四卷

  •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疆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疆御多怼。

  • 中国文法讲话

    近代刘复撰。刘氏生平著述,见《中国文法通论》。是书系未完稿,据刘氏卒后讣告所载刘氏著作目录,题此书为《中国文法讲话》上卷。据刘氏自序云,是书系刘氏“应书坊之请,编辑以供高级中学生之用者。”故例句文言、

  • 三史拾遗

    五卷,清钱大昕撰。作者详见前条。此书是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刊成后,续有所得编成。共五卷,《史记》一卷,《汉书》二卷,《后汉书》一卷,《续后汉书》一卷。《史记》后附宋本跋二篇,《续后汉书》后附宋本牒一篇

  • 华严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549-623)撰。吉藏,俗姓安,本西域安息人。祖世避仇居南海,住交广(今越南、广西)一带,后迁居金陵(今南京),吉藏生于金陵。童年时,其父引他见真谛,遂赐名吉藏。吉藏七岁(一说十三

  • 南园后五子诗集

    二十八卷。清陈文藻等编。陈文藻里籍及生卒不详。此集所收“南园后五子”——明顺德欧大任、梁有誉、从化黎民表、南海吴旦、番禺李时行等五人之诗,凡二十八卷。其中,欧大任诗六卷、梁有誉诗五卷,吴旦诗四卷,黎民

  • 朱子钞释

    二卷。明吕楠(见《泾野子内篇》)撰。此书为嘉靖十五年(1536)吕楠任国子监祭酒时所辑。宋儒之中,以朱熹的著述最为丰富,流传最多。其时诸弟子所述者,有《池录》、《饶录》、《饶续录》诸刊。南宋黎靖德刊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