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丧服文足征记

仪礼丧服文足征记

清程瑶田(1725-1814)撰。瑶田字易田,一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曾任江苏嘉定教谕。与戴震同学于江永,长于旁搜曲证,不为经传注疏所束缚。对古代名物的考订,绘图列表,便于稽寻。谓《禹贡》扬州的三江,实只一江。著有《禹贡三江考》、《仪礼丧服足征记》、《周髀矩数图注》、《通艺录》等。此书前面有阮元序:称其精言善解,穷极隐微,明圣人制礼贤人传礼之心,于千百年后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何以能之?并谓玩索经文,不为传注拘牵,此儒者之所以通。瑶田有自撰叙目:“治经不涵泳白文,而惟注之徇,一失其趣,即有毫厘千里之缪。吾于《丧服》末章,长殇中殇降一等四句,知其确是经文,而郑君误以为传,故触处难通,不得不改经文,以从其说。孔子欲说夏殷之礼,而慨杞宋之无征,今《丧服》经文具在,足则能征,知其解者,旦暮遇之可也,作《仪礼表服文足征记》(末题‘歙程瑶田’)”。卷一为《丧服经传》考定原本上;卷二为《丧服经传》考定原本下(上卷谓子嫁反在父之室,为父三年出而虞,既虞而出之分等;下卷缌麻三月,谓经不为高祖制服,故亦不为元孙制服);卷三为丧服通别表、本服殇服一贯表、成人本服小功长殇服缌麻表;卷四自丧服无逸文述,至报服举例述;卷五为降服述,至妾服发例述;卷六自两殇服章发例述,至疏食素食说;卷七自小功卒哭可以取妇取妻说,至《白虎通》释九族义同丧服说;卷八自族亲诸服旁杀一贯表,至论尊加与至尊之服同,非兄弟服之义;卷九自丧服报例皆报其所施说,至小功之缕讹字记;卷十自异姓主名述,至父之姑在室不制服表。按:是书对于《丧服经传》及注,解释同异,都极有研究,所列诸表,也非常详明(为表二十有九,有云丈夫妇人之通服,经之纬之等杀毕具,至服有升降,而必别之于其人者,至纤至悉,分而录之,不嫌烦碎,然后知此经之针缕密致,此传之气脉贯通,毫发无憾。)如斩衰章,父为长子,是书认为此传应当将正体二句与庶子二句反正互明之故剔清,其火自见。《胡氏正义》录存其说,大概认为程氏之说极基正确。夏炘为瑶田别传,列举不杖期章,惟子不报等传文,都一一援据经史疏,贯通证明以规郑氏之失。《胡氏正义》于惟子不报,也取瑶田以父之所不降指父身之世叔父母子昆弟,昆弟之子,姑姊妹女子子,言谓父于此等亲不降,故子于此等亲为降,要优于章平之说。可见,此书可取之处很多,不能误以长殇中殇降一等四句为经文,少之。又按:《仪礼丧服》,后人难行的原因,都由原重贵贵之义。所谓绝期降等者,秦汉以后,只有天子可以绝期,其为公卿者,或今日受命,而明日罢官,与平民无异,怎能说绝降呢?即使有王公之封者,自南北朝以后,也不能臣其僚吏,不可能对于五服有绝降。又有载顾炎武讥议唐代加重服制之说,然相沿袭,已经超过千年,人情已安,不能轻易改变。又丧服经传对于妾服的论述也非常详细。而《魏书·元孝友传》认为其时人只有一个妻子。又尚公主者,例无媵妾,那么,并非只有近人有废妾之说,即南北朝已经有行之者,唐人虽然曾经著之令典,而宋元以后,不是藩王及达官,也难以完全施行,这一点言《丧服》者不可不知。此书有《皇清经解》本和《通艺录》本。

猜你喜欢

  • 徵吾录

    二卷。明郑晓撰。郑晓详见《禹贡图说》。郑晓最初撰写《吾学编》,记载明代当时之事,后又缕分条析成《今言》三百四十余条,后来又将《吾学编》、《今言》撮其指要,以成是编。其体例略与纪事本未相近。全书共三十一

  • 白雪遗音

    四卷。清华广生(生卒年不详)编选。华广生,字春田,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约生活于乾隆嘉庆时期。《白雪遗音》乃广采民歌编辑而成,书中民歌皆按调排列,易于寻阅。书前有嘉庆九年(1804)华广生自序。卷一

  • 古洪范

    一卷。宋贺成大撰。成大生卒年不详,字季常。《古洪范》书前有自序。成大认为,《洪范》一篇自“三、八政”以下之经文紊乱无次第,因援朱熹《大学》分经、传之例,将“九畴”的每一畴各分为经、传两部分。其中以禹所

  • 先醒斋广笔记

    四卷。明缪希雍(1546-约1627)撰。又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先醒斋笔记》。缪希雍字仲醇,醇又作淳,号慕台,常熟(今江苏)人。寓居浙江长兴,后迁居江苏金坛。《明史》中《常熟县志》、《苏州府志》

  • 上真众仙记

    见《枕中书》。

  • 意见

    一卷。明陈于陛(生卒年不详)撰。陈于陛字元忠,南充(四川省南充市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初以翰林院编修参预编纂世宗、穆宗两朝实录,累迁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于陛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

  • 古今类传岁时部

    四卷。董谷士、董炳文撰。董谷士,字农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董炳文,字霞山,谷士弟。兄弟二人,清前期人。书前潘耒序,交待了该书的原委。董氏兄弟本欲编纂类书,分天、地、人、物四部,名以“古今类传”。其

  • 七曜历日

    一卷。无名氏撰。此卷首尾完整。按七曜之名:蜜、莫空、云汉、嘀日、温没斯、那溢、鸡缓日。又分十二时,每日每时之下,缀以人生行事之吉凶祸福。俾人知所避忌。盖周而复始焉。此在我国历法中不但为创见,亦现存古历

  • 医史

    十卷。明李濂(生平事迹详见《祥符人物志》)撰。又名《李濂医史》。此书成于正德八年(1514)。书中采录古来名医,自《左传》医和以下,至元代李杲,凡见于吏传者共五十五人,又集诸家文集中所载,自宋张扩以下

  • 天目山斋岁编

    二十四卷。明吴维岳(1514-1569)撰。吴维岳,考丰(今浙江安吉县)人,字峻伯。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累官至右都御史,巡抚贵州。为“嘉靖广五子”之一。本集共二十四卷。皆其读书天目山时吟咏唱和